神色,他知道李世民的意思,一文一武恩威并施,可是讓侯君集去……
李世民見他想說什么便揮揮手道“你們去吧!”
侯君集聞言起身也不等高仕廉直接往外走,高仕廉無奈地嘆一口氣只得跟著出去。
李世民見他們兩個人出去,依舊黑著,向眾臣道“閻立德的奏疏你們都看了,對于關中降低佃租的事情諸卿怎么看。”
眾臣相互看看沒有人敢說話,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情況還不明朗,要是站錯了隊可沒有什么好下場。
李世民見此怒哼一聲道“楊卿家你是中書令,這里你的官位最高資歷最老你先說。”
楊師道見躲不過去便向李世民一拱手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歷朝歷代都沒有朝廷出面定過民間的佃租,不如陛下降旨褒獎主動降低佃租的人家,這樣一來必然天下景從亦不限于關中一地……”
這是典刑的儒家教化理政方式,就是褒獎好的批評不好,與法家的令行禁止截然不同。
這種做法有時候也管用,比如歷朝歷代都沒有明文禁止寡婦再嫁,但是朝廷和官府褒獎守節的寡婦,就導致社會上對再嫁的寡婦十分鄙視,發展到最后認為再嫁的寡婦做的飯都不配敬祖宗。
只是這樣做涉及到真正的利益時,約束力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歷朝歷代在小事上或者法律不好規定的事情上都倡導教化,但是對重要的事情比如‘謀反’那一定是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怎么處死。
“楊中書,閻少監的奏疏里寫的很清楚這樣做行不通。”程名振說著也向李世民拱手一禮道“陛下臣以為閻少監所奏合情合理朝廷應當下旨施行。
剛才楊中書言道歷朝歷代都沒有朝廷管民間租佃之事的先例,可是前漢因為地方豪強不事生產卻占有良田千傾僮仆巨萬,而干活的人卻缺衣少食,出現黃巾造反,致使天下大亂。
現在我朝以陛下之英武尚不能降低租佃,后世子孫就更不可能動得了地方豪族了,日后地方勢力過大絕非大唐之福啊!”
李世民聞言默默地點點頭也深以為然,哪里還用日后現在地方勢力就不小。
李世民馬上得天下,對于內治既不精通也不如何上心,而且初唐之時天下凋敝各地都在恢復生產,資源相對也不那么緊張,社會矛盾不突出,所以李世民一直沒有在意。
但是今天隱藏在和諧外表下面的矛盾被李承乾捅出,李世民當然想解決掉,正如程名振說得他都解決不了誰還能解決得了?
就在李世民要下定決心下旨降低佃租時,突然聽見外面隱隱傳來羅鼓之聲。
兩儀殿里眾人無不驚異,這個時候誰敢在宮里唱戲?
“啟奏陛下臣李大亮有事稟奏。”李大亮的聲音在殿門外響起來。
李世民一聽臉色立即變了,李大亮是左衛大將軍今日值守太極宮,出了什么事讓他親自前來稟報?
“何事?進殿說。”李世民正色道。
李大亮走進大殿向李世民行了一禮道“啟奏陛下,長安城數萬百姓排成長隊敲羅打鼓地從長林門進入皇城慶祝太子殿下身體痊愈,現在已經快走到承天門了。”
“什么?”李世民聞言大驚,站起身來不待李大亮回答當先往外走去。
殿里眾人也都是大吃一驚,見李世民走出去也都連忙跟上去。
李世民一邊往外走一邊傳命道“傳朕旨意命張士貴緊守玄武門,無朕親筆手詔不得離開。”
李世民帶著無限的震驚與滿腔的怒火,一路健步如飛來到承天門上,站在承天門城樓恰好看見百姓隊伍經過承天門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這讓李世民和身后眾臣都松了一口氣,不過李世民依然陰沉著臉看著浩浩蕩蕩百姓隊伍,最后看見有兩個人各打著一個條幅,待李世民看清上面寫著‘大唐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