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只是幾間茅草房子,哪里有能力修建倉庫?”
“啊?”高季輔徹底怔住。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高卿家昨日孤王就說過,不能讀些書橫在肚子里就胡彈亂諫,說得就是你這樣的人!”李承乾毫不客氣地道。
高季輔聞言額頭出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李世民見此不滿地看一眼李承乾道“太子怎么如此刻薄?高卿也是怕你行差踏錯并無惡意,你即便不聽他的諫言也不能如此斥責。”這是李世民總結的為君之道。
高季輔聞言臉色稍好,想了一下道“臣才疏學淺以致使屢出昏悖之言,誤會了太子殿下的深謀遠慮情愿受罰。”說著一躬到地不再起身。
李承乾想到高季輔畢竟是一直支持自己做太子的,見他如此心里嘆一口氣道“父皇你容兒臣把話說完。”說著起身一瘸一點地走到高季輔面前把他扶起來,雙手抓著他胳膊,看著他的眼道“并非是孤王刻薄有意斥責高卿家,孤王只說實話實說,高卿讀的經書都是先秦時的書,著書的時代與大唐相去甚遠其間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實難再一成照搬下來。”高季輔聞言滿面通紅地點點頭。
李承乾見此松開他,又殿中走兩步,掃視一圈眾人道“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治國治民當行仁政,只要這一條國策是對天下大多數百姓有好處的,那就可以推行,反之則不可行。”眾人聞言都點點頭表示認可。
“太子殿下,那怎么才能知道,朝廷所推行的國策是否有利于百姓呢?”蘇定方起身給李承乾遞話道。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示意他坐下,然后才大聲道“至于怎么才算是對天下大多數老百姓有好處,那就要根據各個時期的不同而不同了,這是需要當政者要知道老百姓想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
李承乾說了這么一大堆話,李世民和殿里的大臣都聽的一愣一愣的,站在他們自己的立場上實在不知道為什么朝廷做事要根據老百姓的想法去做,但是又覺得李承乾說的話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就在殿里一片安靜之時,諸遂良皺著眉頭站起來道“太子殿下朝廷不是應該以教萬民為先嗎?”
李承乾聞言冷笑一聲道“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這是《論語》里的一段話,孔子告訴他的學生,這個地人口已經十分稠密了,他的學生問他既然人口稠密了,那下步應該怎么辦呢?
孔子說要使他們富裕。
他的學生再問富裕以后呢。
孔子說教化他們。
諸遂良和高季輔等人一聽李承乾背出這一段《論語》臉色立時變白了,連忙撩袍跪下,低下頭一句話也不說出來。
李世民和大殿上的群臣見此都是大驚,高季輔也就算了,那諸遂良可是除了魏征之外大唐朝廷的第一諫臣,如今竟然被李承乾三言兩語說服了,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李承乾不理會眾人想法,看著諸遂良與高季輔不依不饒地道“你們也別跪著了,起來回去每人把《論語》抄幾遍,然后寫一篇關于此篇文章。”
“臣遵旨!”兩人聞言起身像是聽話小學生。
當天夜里,甘露殿燈火通明,卻又安靜的落針可聞。
李世民坐羅漢床上沉默不語,下面坐著高仕廉、李靖、李世績和李道宗,幾人也都是面無表情地坐著,一動不動等著李世民開口。
半晌李世民幽幽開口道“諸卿皆朕肱骨,今日之言務必具實以奏。”
眾人聽的心頭一凜,知道李世民要說的話十分重要,連忙起身莊嚴一禮道“臣等遵旨。”
李世民見此抬起雙手讓幾人坐下,待見幾人都坐好了,才鄭重道“諸卿以為太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