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挑戰(zhàn)之舉讓大唐的武將看到了殺敵建功的機會。
之前因為李承乾擒獲整個薛延陀汗帳的高官和最忠誠的汗帳兵,薛延陀算是滅亡了,所以李世民和文官都主張和談,李世績帶來的十多萬唐軍只能做為各談的威懾力量備用。
可是誰也沒想到李承乾居然公開把所有薛延陀高官殺了,這就使得漠北諸部不敢再輕易相信大唐,畢竟之前突厥吉利可汗可是多次帶兵南下劫掠大唐被抓后也只是被供養(yǎng)在長安。
所以漠北諸部必須團結(jié)起來讓大唐不敢輕視才能得到想要的。
在這咱情況大唐不打一仗,想跟漠北諸部和談成功要付出代價絕不李世民愿意承受的。
只是武將還沒有開口卻讓房玄齡搶先開口了。
“陛下,漠北諸部立大勢已去的夷男之子拔灼為可汗,恐怕是對太子殿下殺降的恐懼所致?!狈啃g只是坐在席位分析了原因,卻不提怎么處理。
侯君集則是聞言直接站起身走到大廳中央朝上一拱手道“梁國公此言差矣,大漠南北的規(guī)則是勝者為王,我大唐既然攻破薛延陀汗帳夷男等人的生死自然在我大唐的一念之間。
自薛延陀汗帳被破之日漠北諸部就該主動前來行在請降,以后前程任由陛下決斷。
可是這些人狼子野心,一個個都想借大唐之力統(tǒng)一漠北成為第二個薛延陀,現(xiàn)在眼看大唐要一統(tǒng)大漠南北,他們還推出一個拔灼來與大唐對抗簡直是豈有此理。
臣請帶兵親上前線為大唐為陛下誅殺漠北諸夷?!?
候君集一通慷慨陳詞然后一躬到底向李世民請戰(zhàn)。
李世民坐在寶座上面無表情可是心里有數(shù),房玄齡和候君集說的都有道理,他本人更喜歡候君集的霸道只是現(xiàn)在不想重用候君集,所以仍然不表態(tài)。
李世績聞言面無表情地走出來躬身道“啟奏陛下,既然漠北諸部立了拔灼為可汗此戰(zhàn)已不可避免,臣有添為朔州道行軍總管理應在前線,臣請立即出發(fā)去往朔州道大營統(tǒng)率諸軍應對漠北諸部。”
李世績被召回來就是商量是否依照李承乾的奏疏對漠北諸部趕盡殺絕,現(xiàn)在因為漠北諸部擁立了拔灼為可汗這一戰(zhàn)已經(jīng)無可避免。
李世績自然急著去前線主持大局,不然真要被候君集代替了。
李世民看著請戰(zhàn)的兩員大將道“君集且先平身。”候君集聞言知道李世民依然不打算用他,心里慍怒起身走回座席。
李世民看著候君集不悅心里暗嘆卻不理會,仍對著李世績點點頭道“那就辛苦世績,先去軍營穩(wěn)住局面?!?
“臣遵旨!”李世績再行一禮直接退出大廳,要來快馬立即動身前往朔州道行軍大總管軍營去了。
看著李世績退出去,李世民知道今天已經(jīng)不再適合商議如何處理李承乾了,但是想到群臣剛才的態(tài)度仍然余怒未消,一揚胳膊大聲道“你們都下去吧!”
群臣心里苦笑,有些人甚至盼著李承乾快些回來讓李世民打一頓出出氣……
這里群臣因為李承乾而受李世民的氣,而李承乾卻在路上策馬狂奔開心非常。
李承乾這一次帶八千騎兵一人雙騎,每一行動都是萬馬奔騰氣勢磅礴,讓李承乾實實在在過了一把策奔騰的癮。
他身邊的諸將知道,李承乾被奪兵權心里不爽,所以在行軍多順從其意,有八千騎兵保護李承乾安無虞。
這一日,李承乾騎著戰(zhàn)馬奔跑了一上午覺得雙腿乏力,抬頭看天見太陽已經(jīng)快到當中就把馬速降下來,走到一處松林邊上看地形是適合歇息的地方,李承乾下令大軍在此歇息。
下了戰(zhàn)馬蘇定方去查看大軍下馬休息的情況,許敬宗也去詢問這一上午可有外來的文書需要處理,李承乾累的渾身乏力扶著劉葵走到一棵松樹下靠著樹坐在軟軟的松針上,眼睛不時地打量著周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