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方升起一輪紅日李承乾的車駕緩緩起動。
裴行儉身著明光鎧手提長槍率領兩盔明甲亮的東宮禁衛騎兵為前驅,兩千騎兵每排四騎排成整齊的隊列足足排到一公里以外了。
緊跟著是車前打出的四百面五色龍旗每排八騎也排出一百多米長,李承乾的革輅周圍是王群率領的兩百身著名明光鎧的東宮千牛備身圍隨護衛,車后豎起兩排黃羅傘蓋,再后面是頂盔貫甲的蘇定方率領一萬步卒方陣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緊緊跟隨著李承乾的車駕。
再后面是烏紇率領的近五萬已繳械的回紇降卒,后面程務挺所率的兩千騎兵押陣,最后由許敬宗和李思摩率領的突厥族兵趕著繳獲的幾萬匹戰馬。
李世績等人也都跟著許敬宗一起走在最后。
李世績和候君集都是兵法大家是帶著大軍走過數萬里路的人,看著李承乾這蜿蜒的隊伍迤邐數里而陣列絲毫不亂也深覺可怕。
心里不免暗自比對,如果自己帶兵與李承乾手下的幾個將領對戰恐怕也是勝負難料。
李承乾坐在輅車上安撫住想要下車的李恪,李恪現在在李承乾面前越來越小心。
“你安心坐下,我還有事要跟你說。”李承乾淡淡地道。
“請太子殿下指教。”李恪有些僵硬地坐著,小心翼翼的道。
李承乾用眼白看李恪一眼,幽幽道“人的心思不能太多,要不然就疏離了骨肉。”
李恪聞言臉色一白,想要說什么卻被李承乾止住,只見李承乾扭過頭認真地看著他問道“海船造的怎么樣了?”
“回太子殿下起初劍南伐木艱難發生了幾次叛亂,后來太子殿下送去罪囚采木就好辦了。
已經造了十余艘十二丈長的巨艦,只是父皇想用那些海船從海路東征高句麗。”李恪看著李承乾有些擔心,他算是看出來了李承乾跟李世民就不是一路人。
這些李承乾都知道只是點點頭道“征高句麗也確實需要海船,只是現在不是征高句麗的時候。”
“還有現在有一些傳言,說,說太子殿下分封諸王就是要把諸王和功臣都流放到海外去。”李恪低聲說出了他的擔心。
李承乾聞言冷哼一聲調過臉去淡淡問道“你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連大哥都不敢叫了?”
李恪聞言慌忙站起來急切地道“太,大哥我沒有這樣想。”
現在李世民還在世,李恪不用這么怕李承乾,只是李恪在李承乾與李泰的爭斗中選擇了依附李承乾,如果他與李承乾起爭執李世民未必會幫他。
李承乾看李恪恍急的模樣心里不忍,拉著他坐認真地問道“說實話你是不是也這么認為的?”
李恪十分真誠地道“臣弟相信大哥。”
李承乾認真地看著他的臉,半晌沒有看出什么來才點點頭道“你信也罷,不信也罷,先派些人出去看看就知道了。”
“嗯!”
李承乾現在算是在軍方打下了基礎,只等確定的整個河套地區改歸流安插好心腹在這里,他地方就有了鐵援助,等他回到長安就有資本收拾那些為害幾百年的士族了。
可是要收拾這些樹大根深的士族除了要在軍事上占優勢,還在要有經濟上的優勢,所以他需要海外的糧食,既然海船已經造好了,派人出海就成了極為緊要的事情。
李承乾的隊伍像神龍一樣在大草原上翩翩而行早就驚動了李世民。
李世民昨夜想了很長時間才確定怎么對付李承乾,半夜就下旨派李恪和他身邊最高級別的官員今日一早就去迎接李承乾。
“孽子這真是得勝歸來了!”李世民騎著戰馬來到軍營附近的一處小山坡上,看著浩浩蕩蕩隊伍咬著牙地道。
說罷似是感覺整個草原都特別難看,猛的一提韁繩駕御著戰馬頭也不回地跑回了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