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世民接見諸部首領(lǐng)的當(dāng)天出了這樣的事情,晚宴就只是草草而已。
李世民沒有心情與各部首領(lǐng)敷衍,李承乾卻沒有閑著。
不說昭武九姓的長老一直圍著李承乾轉(zhuǎn),就連突厥五部的首領(lǐng)也頻頻向李承乾獻殷勤,反而把他們的正牌可汗李思摩放在一邊。
這讓一眾黨項首領(lǐng)十分糾結(jié),既想靠上李承乾這個靠山又擔(dān)心被李承乾利用……
但是到了此時再沒有眼色也不敢去求李世民對他們網(wǎng)開一面了。
李世民在晚宴上坐一坐就把幾個心腹大臣叫到大帳里商量起駕回長安的事情。
大帳里燈火通明,李世民臉色卻有些沉重,其他幾個大臣也是各懷心思。
半晌,李世民憂心忡忡地道“今天的事你們也看到了,你們覺得承乾這么做,對大唐在北疆的長治久安會有好處嗎?”
幾個人聞言,臉上都露出思索之色,在李世民下令拿下候君集等人時,群臣都以為李世民是決定力支持李承乾了。
現(xiàn)在聽李世民這么問,似乎還有回旋的余地,那么自己……
“啟奏陛下,臣以為太子殿下此舉對穩(wěn)定北國疆土是十分有利的。”第一個開口的是李世績。
李世民聞言默默地點點頭,他當(dāng)然也知道此事對北疆的長治久安有利,只是依然猶豫不決地道“可是這么多人反對,若是強行施行會不會引起更大的亂子?”
李世民的性格在皇帝中比他之前面的秦始皇、漢武帝后面的明太祖都要弱一些,很多時候都是委曲求。
此時他雖然知道李承乾這一政策有利于大唐,可是又害怕施行付出的代價太大。
高季輔沉吟一會兒開口道“陛下所慮甚是,太子殿下雖然高瞻遠矚雄心壯志,可是眼下黨項諸部對于武舉一事皆事心有不甘。若引得群起反叛,北疆立時就會變成戰(zhàn)場,那我們滅薛延陀這一仗豈不是白打了。”
在唐初大臣受道教思想影響嚴重,持清凈無為之論的大臣大極多。
如之前張玄素的現(xiàn)在的高季輔他們兩個人對于李承乾的態(tài)度是截然相反的,但是政治態(tài)度卻極為相似都是清靜無為派。
唐初儒家和儒生主要功用還是禮官,就是漢朝初年叔孫通的作用,李世民末年用他們作宰相也是一大失誤。
到了唐朝中期韓退之重提“立德、立功、立言”和宋朝的張橫渠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非常進步的內(nèi)容。
唐朝初年因為世家文臣沒有天下格局,所以把大唐強大的軍力都給浪費了。
“陛下,眼下我大唐軍力強盛諸部膺服,正是治理北疆的好時候,遙想強漢時中國兵鋒所指即設(shè)郡縣天下乂安。
此時我大唐陛下英明神武太子殿下雄才大略,父子同心亙古少有,陛下何愁北疆不治?”
李世民聽見這話也引起了雄心壯志,不由點點頭道“難得承乾籌劃多時,朕若不允他是不會甘心的,也罷就讓他去做吧!”說著看一眼高季輔十分霸氣地道“有朕在天下亂不了!”
群臣知道李世民下了決心,便起身行禮道“陛下圣明!”
“眾卿平身!”
李世民既然決定支持李承乾,后面就開始做出相應(yīng)的人事安排。
李世民看著張士貴道“士貴現(xiàn)在是靈州大都督府都督不能隨朕一起回京,就留下來好好幫助承乾把這靈州各部治理好。”
張士貴聞言連忙表態(tài)道“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力協(xié)助太子殿下成此大功!”
李世民聞言點點道“好!”然后看又向李世績道“朕搬師回朝有敬德和大亮領(lǐng)軍就夠了,派去漠北的兵馬還沒有回來,懋功你也留協(xié)助承乾,待一切安排妥當(dāng)后就把他護送回長安。”
李世績聞言亦是連忙起身行禮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