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李世民病情已經有所減輕。
但還是一時醒一時睡的,李承乾安排李恪等人輪流守護。
把太子妃和王良娣也都接進太極宮住,兩人每日白天也都在甘露殿守著李世民。
李世民對李承乾如此安排十分滿意,每次醒來不是和李恪等人說說話,就是把李象兄弟召到他面前去玩一會兒。
如果能見到李承乾那就更高興了,一定把李承乾拉到他床坐一會,哪怕不說話看著李承乾也是滿眼笑意。
如此一來算是徹底斷絕了后宮接觸李世民機會。
李承乾住在太極宮里不出去,但是外面戰斗卻已經開緊鑼密鼓的開始了。
甘露門樓上,李承乾端坐寶座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分成兩列站在下面。
“啟奏太子殿下,朝廷每年四時銓選官員,使得吏部政務十分繁雜,臣請太子殿下降旨改為每年冬季銓選一次。”馬周進吏部三天就發現吏部銓選官員的門道太多,準備著手解決。
此事李承乾也知道,因為現在官員來源主要是朝中官員的推薦,這些官員幾乎是什么時候家里、族中、親戚朋友家里有需要做官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才俊),他們就什么時候上疏向朝廷推薦。
相應的吏部也就一年四季都安排官吏銓選官員,這種銓選的公平性是可想而知,皇帝和主官都不好控制。
像后來的宋明清朝廷每次舉辦科舉都是當時整個朝廷最重要的一項政務,叫做倫才大典,部人都盯著這件事,公平性才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在銓選在唐朝是沒有公平性的。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馬卿家所奏甚合孤心,中書擬詔頒布天下。”
禮部尚書李道宗聞言連忙走出來道“太子殿下,四時銓選施行已經有些年了,天下士人均以為便,如今陛下病重突然更改,會讓天下士人無所適從,還請太子殿下三思。”
李道宗在李世民面前一向謹慎,現在到了李承乾這就想開口指點江山了。
李承乾聞言微微一笑道“道宗王叔此言差矣,四時銓選雖然行之有年,但是其弊端堪多。
前幾年一些沒有靠山的明經科的士子到現在都沒有得到官職……正所謂見微知著,由此可知四時銓選必須更改。”
李承乾說到此處直接看著楊師道朗聲道“中書擬詔明發天下,以后每年科舉考試后朝廷銓選官員。
另外教化之道本在禮樂以后科舉考試由禮部主持。”
楊師道向來老實不敢違逆李承乾,便走出來躬身道“臣遵旨!”
到了這個時候殿里群臣都知改四時銓選,明面是上馬周提出來的,但還是李承乾授意的。
李承乾這條政令順利推行下去了,正要退朝卻見侍中張成行走出來道“啟奏太子殿下,梁國公房玄齡之母過世,梁國公卻還在天牢里……”
李承乾聞言冷哼一聲道“房玄齡泄露孤王行蹤,通敵叛國,罪無可恕,應該交由大理寺審問然后明正典刑。”
這是當時李承乾給房玄齡扣的罪名,之所以一直沒有殺房玄齡,主要是始終沒有找到那個親隨,后來候君集被抓后反倒在候君集的親隨中找到了這個人。
但是因為婆閏等人都被李承乾殺了,這個案子也就成了死列對證的玄案。
但是李世民和李承乾都知道房玄齡沒有泄露李承乾行蹤,所以一直把房玄齡關在天牢里,想等個機會把他放出去。
當然李承乾心里有數,就算房玄齡無罪也不能再讓他有機會入朝為官了。
所以李承乾一聽人提房玄齡才會如此疾言厲色。
“太子殿下,梁國公泄露您行蹤的事情,多方調查均無證據,而且楊弘禮也查出來那個去見婆閏的人是候君集的親隨……”張成行說出諸多疑點連李承乾也不得不承認房玄齡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