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王秘密回到長安的事表,李承乾是三天后才知道的。
這當然是因為現在長安城所有士族對李承乾不滿都替荊王遮掩著。
李承乾知道既然荊王回到了長安,那他們造反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所以把李世民請出來震懾一下朝堂,省得到時候一些不該站錯隊的人也站錯了隊,至少一次造反的別那么多,讓他有逐個擊破的機會。
李世民的寢殿里。
李世民側身歪在羅漢床上李承乾他腿邊。
中書令楊師道,中書侍郎馬周,門下省侍中張成行、尚書省的六部尚書還有平章院的大學士高士廉等人都圍坐在床側看著精神奕奕的李世民,心里都安心不少。
“前漢時武帝時嫌宰相權力太大,所以用御史大夫牽制宰相,后來再用尚書臺里的尚書們行使相權。到武帝崩逝時大司馬領尚書事就是真宰相,這個真宰相往往是宮中朝中都要管,權力之大遠超過漢初時的丞相。”
“漢武帝廢禮用私的確過份。”李世民聽到這里批評武帝道。
然后想想他和李承乾近來的干的事猶豫一下是道“朕欲擇選賢臣任職尚書令,不知諸位卿家可有人選?”
李世民就是這一點好知錯能改,剛聽李承乾說漢武帝改變宰相權力使得大司馬做大,就想著重新推人做尚書令。
群臣聞言一怔,尚書令是隋朝的宰相官居正二品,唐朝并沒有明詔廢除。
但是因為李世民就是做著尚書令發動玄武之變的,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再沒有安排大臣出任此職,從而使得尚書省左右仆射成了宰相。
近幾年尚書的左右仆射李世民看著也不順眼,所以就順著李承乾設平章院大學士,近一年左右仆射也沒有安排大臣任職。
現在李世民突然提出來要找人任尚書令,群臣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說話,就見李承乾朝眾人搖搖手,扭頭對李世民道“父皇還是聽兒臣把話說完。”
李世民話說出來看見群臣的表現也覺得自己急切了,聞言便道“承乾接著說吧。”
李承乾聞言繼續道“前漢丞相府下有十二曹,大司馬領尚事時掾屬都是司馬自行征辟,這樣不但丞相虛設丞相府的十二曹也都成了虛設。
朝廷對天下的統御之權也都歸了一大司馬或者叫大將軍一人,這些大將軍諸位都知道有霍光、竇憲、王鳳、王莽、董賢、何進。”
殿里眾人聽李承乾提到這么幾個人心里都是一沉,這幾個人無論是站在臣子還是皇帝的立場上對他們都感觀復雜。
首先霍光和竇憲都算是對朝廷對中華民族有功的人,霍光在漢武帝死后昭帝年幼時保住了漢室不亡,昭帝早喪他立海昏候為帝,海昏候昏慵他廢海昏候立漢宣帝。
后世常把他和商朝名相伊尹相提并論認為他們都是忠臣,可是歷史上褚遂良告訴李世民劉洎自稱要做尹霍,李世民毫不猶豫地就把這個他本來十分欣賞的大臣殺了。
竇憲是漢明帝的舅舅曾經親率大軍攻到燕然山,燕然勒石就是他的典故。
但是他成了權臣威脅到了漢明帝,漢明帝后來借助宦官的力量把竇憲罷官放逐然后下旨殺死。
李世民默認李承乾流放長孫無忌,就說明他對這種外戚也是非常防范的。
其他人則都是跟兩漢覆滅有關的人。
王鳳是王莽的叔叔以外戚的身份做大司馬,為王莽后來取代西漢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王莽就不用說了。
董賢是漢哀帝的男寵,漢哀帝因為不忍吵醒熟睡的董賢把自己的衣袖割斷,他們的典故被后世稱為斷袖之癖。
看李世民對稱心的態度,就知道他對董賢會是什么態度了。
后來漢哀帝崩逝后,董賢也被王莽拿下自殺而死。
何進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