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楊卿平身賜座!”
“謝太子殿下!”
待楊胄坐下,李承乾便直接問道“近日鴻臚寺可有什么重大的政務?”
言外之意就是我沒有聽鴻臚寺有什么大事,你來做什么?
楊胄是新從外地提上來的,之前沒有和李承乾接觸過。今日來求見其實就是想借一件事由見一見李李承乾,以期能混個臉熟。
聞言一怔,連忙起身從懷里拿出兩份奏疏,雙手托著道“啟奏太子殿下,鴻臚寺近日接到新羅和百濟的使者來朝,上奏天子,高句麗囂張跋扈不但派兵攻打兩國,還攔斷兩國朝拜大唐的道路……”
李承乾朝劉葵使眼色,劉葵忙把新羅和百濟的奏疏接過來。
李承乾接過兩分奏疏看了看,確實是新羅和百濟請求大唐出兵討伐高句麗的。
李承乾大略看看便放下,抬起頭看著李承乾楊胄道“楊卿身為鴻臚寺卿以為大唐當如何處置。”
楊胄聞言臉上就變得為難起來,他原來以為李承乾抓了高句麗使者,是想對高句麗發問罪之師。
所以一得了新羅百濟的奏疏就忙忙的來了,以此討好李承乾。
只是隋煬帝三次東征以至亡國,李世民為數次想東征都被大臣勸住了。
他現在若主動提出東征高句麗,恐怕彈劾他的奏疏能把他埋了。
說不打,那他見李承乾一次還有什么意義?
李承乾見他半天說不出話來,便直接道“傳孤王旨意給營州都督張儉,幽州都牛進達各派斥堠潛入遼東,探查高句麗山川地形,然后繪圖封奏兵部不得有誤。”
李承乾也想打一仗,可是去年到今年剛打了薛延陀,現在實在不宜出兵高句麗。
……
……
隨著李世民的身體慢慢好起來,李世民每天都要在太極宮召見一些老臣,也不提國事,就是像老朋友一樣喝茶卿天。
靜靜地看著李承乾在東宮監國理政。
有幾個大臣見李世民身體好了,便悄悄上書請李世民出來主持政務,李世民對此只是一笑置之。
這一日,李世民又召高士廉、吏部尚書馬周、禮部尚書李道宗、侍中張行成和刑部尚書劉德威幾個現在朝中對李承乾態度還算中立的大臣來到甘露殿喝茶說話。
眾人一坐下李世民便斥退殿里的內侍宮女。
幾人一見,都神情鄭重起來。
“近來朕觀承乾處理政務也算是進退有據,只是怎么有刻薄?”
李世民一改往日只閑話家常,直接開口詢問眾人對李承乾的看法。
幾個人都是老狐貍,一時不明白李世民是什么心思都不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看眾人沉吟不語便保證道“朕對太子絕無二心,今日之問也只是為了日后教導太子,諸位卿家只管暢所欲言。”說罷又對高士廉道“高卿你先說一說”
“嗯,陛下所指可是太子殿下近日下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去城外燒下水缸管的事?”
高士廉沉吟一聲問道。
李世民聞言點點頭道“諸位卿家還不知道,承乾已經親筆寫下詳細的國子監條列,以后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只論學業,不論出身高低。
入學都要考試通過才能入學,學生在學校每三個月也要考一次試,每次考試最后幾名都要降等,若是一年都考不好那就要被逐出學校。”
幾人聞言這確實像是李承乾能干出來的事情。
但是,一時又說不出什么,因為李承乾在罰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時已把顏師古的奏疏公開了。
整個長安城對國子監和太學的學生都十分失望。
可是國子監和太學又確實是各級官員子弟進學交友的好地方,若是以后只憑學業,官員家的子弟入學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