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陽城外有一座道觀名叫臺香觀。
臺香觀有一觀遠近聞名的觀主,人稱馬九道長。
馬九道長有三十多歲,長的高大英挺。
每每他穿著寬大飄逸的道袍,頜下三縷長須飄飄,手持拂塵,舉止言談又十分瀟灑曠達,讓人一見就覺得是一個有仙風(fēng)道骨的神仙中人。
臺香觀因為有馬九道長這樣的人物,所以觀里供俸的送子娘娘香火非常旺盛,附近幾個州縣的貴婦人有事沒事都喜歡到臺香觀來許愿還愿,為的是能多見見這位風(fēng)流瀟灑的馬九道長。
馬九道長的風(fēng)流事跡在嵩縣一帶流傳頗廣,其中最有名的是十年前二十余歲馬九道長去洛陽做三天祈禳卻災(zāi)的法事,回來時就帶著當時洛陽城中的紅歌妓蔡文華。
后來蔡文華就住在臺香觀后面的一個小院子里,臺香觀的弟子都稱她為觀主娘子。ii
近幾日秋雨連綿路不好走,來臺香觀燒香的人也很少,馬九道長不用在送子娘娘殿接待客人,便留在蔡文華的小院里住著。
這日一早,下了一夜的雨漸漸停住,馬九道長也在蔡文華的伺候下起了床。
蔡文華帶著一個丫環(huán)去給馬九道長準備早飯,馬九道長就披著一件半舊的道袍走到院里,觀看這雨后的秋景。
正看時,卻見他的徒弟郭明走進來,這郭明只有十八九歲,跟馬九道長一樣也是一個帥哥,平時跟隨馬九道長在送子娘娘殿接待前來求子的客人。
若連著數(shù)日無事,馬九道長還用他和另一位叫吳義的師弟出火,也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們可以隨意進這一處小院。
“小明兒,可是有什么事?”馬九道長隨意地看著郭明問道。ii
郭明見問先向馬九道長躬身一禮,然后拿出一封信,一邊遞到馬九道長面前,一邊說明道“師父,是我文英姨派人給您送來的封信。”
馬九聞言只朝郭明手里的信看一眼,就含恨罵道“那個賤婦,自從收一個叫黃飛蜂的少年就不來見我了,每次來這里看她姐姐也是算好了我不在的時候才來,這會子又送信來做什么?”說到這扭頭看著郭明問道“送信的人可有說什么?”
“送信的人只說,明日道王殿下要做一場法會,陳水平大師就推薦了師父前去主持。”郭明答道。
郭明知道蔡文英是蔡文華的妹妹,當年蔡家家貧蔡文華的父母便把姐姐蔡文華賣去青樓做歌妓。后來蔡文華跟了馬九道長,馬九道長便照顧著蔡家,但是也沒有放過如花似玉的蔡文英,有兩年蔡氏姐妹兩個都住在這里伺候馬九道長。ii
后來蔡文英拜嵩縣的老巫陳水平為師,才離開這個小院到嵩縣各處行巫,頭幾年蔡文英還經(jīng)常回來與馬九道長相會。
這二年蔡文英與一個十六七歲的無賴少年黃飛蜂勾搭到一起,便有意無意地躲著馬九道長,馬九道長對此很惱火,每次提到二人都是咬牙切齒的咒罵。
當下馬九道長聞言眼神閃爍幾下便接過信,撕開來看見信是蔡文英親筆寫的。
信中也說是路過嵩縣的道王李元慶因病要請人做法事,陳水平便推薦了馬九前去。
只是信里還提到,陳水平給蔡文英算了一卦,說蔡文英是九天玄女下凡,今世當在人間稱帝,讓她抓住機會廣收信徒。
這幾個月蔡文英和黃飛蜂在附近幾個縣收了數(shù)萬信徒,蔡文英準備七天后開壇祭天正式建立三民仙教。ii
馬九道長看了信雖然心里不屑蔡文英和黃飛蜂的所作所為,但又十分的好奇想知道這兩個人是怎么收攏到這么多信徒的?
最后馬九道長決定明日進城去給道王做法事,也見一見蔡文英和陳水平等人。
第二日一早馬九道長便帶著郭明吳義兩個親信弟子騎馬進城。
師徒三人剛走進城門就被一個身著白袍的瘦高少年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