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看眾人要退下,忙對高季輔道“高卿家稍等。”
高季輔聞言站住等李承乾說話。
“孤王有一事不明,高卿家可能為孤王解惑?”李承乾道。
高季輔心里暗動太子殿下該不會要問河北道財禮的事吧?
“臣當知無不言。”高季輔朗聲道。
李承乾直接問道“河北道之地婚嫁財禮為何比長安還高?”
高季輔為難地道“這個……臣多年不在家鄉,也不知詳情。”
李承乾見高季輔面露難色,知道他沒有說實話,冷聲問道“高卿家知道多少就說多少吧?”
李承乾說罷這句話,忽然想起,歷史上唐高宗下旨不許五姓七家通婚,其理由就是‘財禮太高’。ii
“此事說起來到底還是私事,只因為……”高季輔支吾道。
李承乾見此冷哼一聲道“只因為河北道的那些士族,要的財禮厚,所以形成了這樣的風氣。”
“正是!”
李承乾嚴肅道“這可不是私事,已經影響到河北道百姓婚嫁了!”
“臣以前只是聽說他們相互通婚耗費巨大,沒想到竟然影響到普通百姓了,實在不該。”高季輔聞言也皺眉頭道。
說這到這里又忙道“臣這就給他們寫信,讓他們改一改。”
李承乾微微搖頭道“事涉數百萬百姓的婚嫁風俗,不是他們改了就能立竿見影的,而且這些人也未必肯聽你的勸告。”
“那太子殿下以為該怎么辦?”ii
高季輔聽見數百萬百姓,心里正義感又戰勝了對士族崇拜之心。
李承乾看著高季輔,胸有成竹地道“高卿家立即把你今日的見聞,寫信送回長安,多找幾個清流官員,一起彈劾他們,讓天下人都看看他們的嘴臉。
再由朝廷下旨斥責,孤王這邊也命許學士他們編幾出戲文,讓老百姓知道彩禮過厚的害處。
這樣雙管齊下,或可剎住這股歪風,使我大唐民風敦厚。”
“臣遵旨!”
高季輔雖然起初覺昨這只是士族的私隱,經李承乾一說也知道此事的危害,而且他是清流文臣,更在乎做成這件事能得到的名望。
商量好一切,李承乾一行人當日,就在運河岸邊扎營歇息。ii
從這一天起,李承乾就棄舟乘車,一路查看各地旱情,一路往幽州去。
……
……
清河張氏堡塢。
張氏宗房西院貝州治中劉昊,正對一個二十多歲的俊俏青年說著李承乾下的旨意。
這個俊俏青年不是別人,是清河張氏宗房的二公子張昭。
說起來公子的稱乎起自西周,在當時只有大國國君的兒子才能被稱為公子,國君的孫子都只能被稱為公孫。
到了秦朝,因為秦始皇不立太子,所以他的所有兒子都被稱為公子。
自漢至唐,至少也得是侯爵的兒子才敢稱“公子”,但是唐朝有一群人比較例外,那就是頂級世家的子孫也被人遵稱為公子。ii
比如這張昭他父親是清河張氏嫡子,在家守宗祠,只是被朝廷恩賞一個承議郎的六品散官。
他就被人遵稱為公子了,由此也可見當時世人對他們這樣人家的看重。
“哈哈哈……”
張昭聽了忍不住囂張地大笑。
“我還以為這個李承乾有多精明呢?原來也就是個不通世事的蠢貨。”張昭在家里囂張地道。
劉昊也跟著笑道“這個蠢貨,一面讓人把運河挖了,一面要大肆招攬貧民,不弄出亂子才怪呢?”
張昭想了想,突然目露疑惑道“蠢貨雖蠢,他手下不是有幾個有用的臣子嗎?他們也看不出來這其中兇險嗎?”
劉昊也覺不解,過了一會兒才笑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