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處俊聞言大驚,連忙問道:“太子殿下,糧食不是很快就到了嗎,難道又出了波折?”
李承乾知道他理解有誤,沒好氣地道:“就算糧食不能按時到,孤王還能讓這些人餓死?”
郝處俊連忙躬身低頭不敢說話。
李承乾看他一眼覺得自己不該沖他發火,便耐心解釋道:“孤王是擔心,這些百姓未必能體會到孤王的心意。
也是孤王大意了,沒有提前來這里巡視,沒想到這里的條件這么惡劣。”
郝處俊終于明白李承乾擔心什么了,忙陪笑道:“太子殿下不用擔心,這里的貧民以往在士族家或是堡塢里都是一無所有的人。他們最能吃苦,能把這里開墾出來留給他們的子孫,他們一定都很高興。”
李承乾已經不想再跟郝處俊說話了。
“傳孤王的命令,召集貧民的里的耆宿,孤要與他們夜談。”李承乾一邊往前走一邊下令道。
“遵旨!”郝處俊忙躬身道。
……
篝火熊熊燃燒,烤的坐在火堆旁的人臉上發燒。
李承乾身邊坐著幾個粗手大腳的老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骨瘦如柴。
此時他們坐在李承乾面前有些緊張,眼睛不知道該往哪邊看,手也不知道該往哪放。
李承乾看他們因為太瘦所以顯得格外大的眼睛里都帶著恐懼,便朝他們溫暖一笑緩緩道:“幾位老人家不必害怕,孤王找你們來只是想聽你們說說你們家鄉的事情,并沒有別的意思。”
“嗯嗯!”
幾個老人拘緊地點點頭,卻不敢說話。
“你們在幽州城外住了多久啊?”李承乾只得細問。
“嗯嗯……”
幾個老人嗯嗯幾聲依然不敢說話。
“太子殿下問話照實說就是了。”旁邊負責記錄的郝處俊不耐煩道。
他這一句話把幾個老人嚇的身子直往后退縮,李承乾忙伸手虛護他們一下,然后對郝處俊道:“今日你只負責記錄,無令不許插話。”
郝處俊連忙溫順地如貓一樣低下頭道:“臣遵旨。”
李承乾轉過頭笑著對幾位老人道:“你們慢慢想,想起來了再告訴我。”
幾位老人被郝處俊呵斥一句,又被李承乾安撫一句,都覺得不那么緊張了。
一個老人率先道:“俺一家到幽州的時候,聽人說那天是二月十七,在幽州城外住了三天,就來了這里。”
“俺在幽州住五天。”
“俺住了十天。”
……
等他們都報了天數。
李承乾又問道:“我聽說你們去幽州時都是脫家帶口的,難道家里就沒有一點余糧嗎?”
李承乾不知道在新中國成立前,農村一直都有“春荒”的說法。指的就是到了春天家里的糧食吃完了,地里只有青苗,是農民日子最難過的一段時候。
唐朝后期出現的青苗法,就是在春天的時候借貸糧食給沒有余糧人家度過春荒,等收了莊稼再連本帶利一起收回。
“唉,太子殿下您不知道,我們這些人雖然不向朝廷交租,但是要向主家交租的,還經常要給主家干活,家里有老有小,哪里能有余糧過春荒……”
“今年聽說來幽州有太子殿下管我們,不用再朝主家借糧食,我們就都來了。”
“俺還怕今年大旱,借了糧食到秋天還不起,又要賣兒賣女。”一個老人說著眼圈就紅了。
……
……
李承乾聽了這些人的話,心里暗自點頭,盡量讓他們把以往苦水都倒出來。
這幾個老人打開話夾子,絮絮叨叨說到半夜才算把苦水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