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又病著,李承乾和李治不在長安,李世民這段時間心情本來就十分壓抑。
現在李承乾又因為挖人家祖墳惹上麻煩,確實讓李世民深感無力。
李世民一邊哭一邊向長孫無忌敘說著他的不幸,諸如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現在女兒也先他而去,承乾又不懂事……
弄的滿殿里的一眾文武大臣一個個都跟著他抹眼淚。
“朕十六歲起領經略,大唐能有今日朕也算是微有薄功,縱然有些錯處,皇天厚土盡可懲罰朕一人,何必降災于朕的子女?……承乾縱然驕躁,但他愛民之心天下皆知,怎么可能做出如此慌悖之事?”
李世民說到最后不自覺地替李承乾辯護起來。
下邊有些大臣聽著聽著就聽出不樣一的味道了,李世民不惜在大臣面前扮慘,自揭傷疤,為的還是讓大臣們幫李承乾說話。
對李世民的等人來說挖士族的祖墳是很嚴重的問題,弄不好李承乾將失去天下士族的人心,如果李承乾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子還好說,李世民只要嚴厲懲誡一頓就行了。
可是李承乾是皇太子以后要繼承大唐江山社稷的人,他要是失去天下士族的人心,無論是對李承乾還大唐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朝廷下旨是沒有多大用的,只能靠在朝大臣們和一些地方的賢者替李承乾說話。這些人說李承乾的好話,或許能被天下士族接受,這也是歷朝歷代尊賢的原因。
“陛下,太子殿下并沒有就挖范陽盧氏祖墳的事上疏朝廷,在臣想來挖墳之事可能不是太子殿下下令做的。
幽燕民風彪悍范陽盧氏在那里犯下累累罪行,百姓們怒而挖其祖墳,并不是算新鮮事。”戶部尚書程名振趁李世民哭訴的間歇,站出來替李承乾辯解。
李世民聽了正要說話,就聽崔敦禮站出來嚴肅地道:“程尚書此言差矣,幽燕民風歷來彪悍,不今天才彪悍的,若真是范陽盧氏歷代都是殘民之賊,早就老百姓給滅了。”
崔敦禮實在沒有辦法不站出來,若是程名振的說法成立,那過幾天他們博陵崔氏的祖墳也該被挖了。
住在博陵的崔氏族人的死活他可以不管,但是祖墳他不能不管。
“陛下,此次河北道諸士族人家謀反范陽盧氏乃是主謀,他們差點傷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素得民心,百姓恨范陽盧氏挖他們家祖墳也是情有可原的。”禮部尚書李道宗走出來道。
李道宗的說法跟程名振的說法不同,程名振是說士族人家欺負百姓,遭到百姓的報復,跟李承乾沒有關系。
李道宗說是因為范陽盧氏主謀謀反,被愛戴李承乾的百姓報復了,但是其他從犯人家可能就輕一點不被挖墳。
李世民坐在那里不動聲色,心里在掂量這兩種說法哪一種對李承乾更有利。
卻聽長孫無忌道:“李尚書所言不妥,盧承思是謀反的主謀太子殿下就是下令挖他父祖之墳,斫棺棄尸,也是他該當其罪。、但是范陽盧氏幾百年來的祖墳悉數被挖,這就太過了。”
李世民聽了也不由點頭,盧承思有罪把父親和祖父的墳挖了就算了,可是把幾百年前死的人的墳挖了算怎么回事?
“那依無忌之見此事當如何善后?”李世民誠心問道。
“臣不敢說!”長孫無忌聞言低頭道。
李世民神色痛苦地道:“你與朕本是布衣之交,又是承乾的舅舅,你有什么不敢說的呢?”
長孫無忌也垂淚對道:“陛下既然如此說,臣就大膽說了。”
“你說,你說!”李世民催促道。
長孫無忌面上咬咬牙,似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道:“臣以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太子殿下從幽州大行臺召回長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