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李承乾親征后,李世績和蘇定方便帶著他們需要的補給先行上路了。
蘇定方是從天津坐船去原來的百濟國的熊津城,在發起總攻時,他將率軍從南方進攻平壤。
歷史上,大唐海軍是以山東文登來基點由薛萬徹率軍從海上進攻的。
現在薛萬徹已經被殺了,而且李承乾開發出的天津,所以就命任雅相和郝處俊率軍從天津進攻。
李世績先行一步去了安市城,在那里堵住平壤可能派出來的救兵。
李承乾親自率五大軍去金山城,薛仁貴正率領八唐軍與淵蓋蘇文親自駐守的扶余城對峙。
李承乾離開燕都城之前就聽說李象兄弟已經離開長安,這讓他放心不少,但對于給李厥戒毒,李承乾自己也沒有多大把握。
一來沒有后世的藥物,二來李厥年齡的太小,這幾年又在長安作下了病根,如果強行戒毒極有可能會要他的命。
想到那個乖巧的孩子,李承乾就感到心痛,這事他沒有敢告訴太子妃蘇氏。
想到此處李承乾嘆一口,搖搖頭暗道:先把這些事放一放,現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遼東戰場上立下無上軍威,然后回長安城算總賬!
他有了覆滅高句麗的軍威,回到長安就能百無禁忌。
李世民現在在軍中還有很大的威望,這些年李世民雖然修仙求道,可是國家大事在李承乾和馬周的努力下,并沒有出錯,在外人看來李世民依然是一個明君。
哪是他想上位就能上位的?
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學玄武門之變就能登基。
可是不要忘了李世民當年除了本身是皇子,他還是一個功勛卓著的開國大將,本身就是大唐主要創建者之一。
不但秦王府有大批文臣武將死心支持,就是其他大臣在李建成死后也沒有人愿意跟著李淵混。
可是李承乾呢,他是皇太子一切都是李世民給的,他造李世民的反是不得人心的。
然后就是李世民不是李淵,李承乾就算控制住了李世民,一些大臣也會對李世民心存幻想。
通過幫助李世民復位,達到自己位極人臣的目的。
所以李承乾極其需要親滅高句麗大功,用這樣的大功震懾天下,才有威懾力,如果他在長安做了什么事,即便有別有心思的大臣,也不敢輕動。
李承乾這次就東征,文官只帶著上官儀,武將也只有梁建方和程務挺,在路上程務挺負責李承乾的安全,梁建方則負責大軍的日常軍務。
就這樣李承乾一路平安無事地來到金山城。
歷史上唐朝是在十幾年后才攻打到這里,當時淵蓋蘇文已經死了,守扶余城的是淵蓋蘇文的兒子,現在卻是淵蓋蘇文本人。
薛仁貴聽說李承乾到了,忙擺開陣勢親自出城迎接。
他已經知道長安城發生了變故,理解李承乾是不得不出來這一趟。為了給李承乾立威把場面做的十分宏大。
李承乾這邊也擺就早開了全套的皇太子儀仗,輝煌煊赫的皇太子儀仗后面跟著數萬大軍押陣。
面對鋪天蓋地的氣勢直壓下來,薛仁貴身后的將領連頭都不敢抬。
薛仁貴看見一身金甲的李承乾,騎著高大的戰馬緩緩走來,忙帶領著手下的將領下馬行禮。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雖然甲胄在身眾將行的依然是單膝跪地的重禮,根本沒有人想起什么:甲胄在身不便全禮的說法。
“眾將平身!”
李承乾騎在馬上淡淡地道。
“謝太子殿下!”薛仁貴帶領著諸將轟然應諾。
這一幕看在后頭的人眼,立時感覺李承乾更加神圣高大了,心底對李承乾的敬畏又加深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