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多出了些汗。”
“嗯”李世民聽了便沒有下文了。
長孫無忌忽然覺渾身一冷,不由打個寒顫,悄悄用眼角余光一看,只見不遠處幾個大銅里的冰塊,便不想多在殿多呆。
李世民也不管他,淡淡地問道:“聽說你在外頭候了一個時辰,有事?”
沒事誰在太陽底下曬著?
李治心里吐槽。
長孫無忌聽顧不上想其他的,打起精神道:“啟稟陛下,太子的燕都大軍已經快到洛陽了。”
“嗯——?”
李世民聽了兩眼直直地盯長孫無忌,讓他把話說清楚。
長孫無忌感覺內殿越來越冷,磕磕絆絆地解釋道:“陛下,大唐滅了高句麗乃是舉國歡慶的大事……朝廷為了能從容準備獻俘大禮,曾下詔:命太子和征遼大軍暫駐燕都……中書原想待朝廷一切就緒,再下詔大軍班師回朝……”
李世民聽到這里皺著眉頭打斷他道:“你是說承乾不遵朝廷的詔書?”
“正,正是,這詔書也是陛下您首肯的。”
李世民聽了心里十分煩躁,猛地站起身大聲喝問道:“現在怎么辦?
難道朝廷要以此治承乾的罪,莫說他現還是皇太子,就是一般的大將建立了滅國之功,不遵這樣的亂命朝廷也不能治罪?”
長孫無忌見此忙雙膝跪下大聲道:“太子乃是國之儲君理應做天下人表率,如今他不但公然違抗君父的詔令,還四處說這一份詔令是偽詔,實在難稱忠孝……”
李世民聽到這里胸口一陣起伏,長孫無忌只做未見,低著頭等李世民給予答復。
過了半晌才聽見李世民,有些無力地問道:“既然如此你們打算怎么做?”
長孫無忌聽見李世問話不動聲色地道:“臣以為太子身為國儲,不能忠君孝親,克己守禮,遵詔駐軍,陛下當親筆書寫詔斥責。”
李世民自然能聽出長孫無忌話里的挑撥,但是他也知道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
而且他自己也非常矛盾,如果李承乾勝利,現在長安城反對他士族官員會被殺的血流成河。這不符合李世民的政治理念,他一直認為如果李承乾這樣做了,李承乾就要步隋煬帝的后塵,落得身死國滅,為后世恥笑。
如果說這個問題是李世民認識上局限,李承乾可以跟推心置腹地談一談,那么另一個問題就沒有任何可談判的余地了。
李世民深知李承乾要治大批官員的罪,必然要有一個足夠大的罪名,不管李承乾找什么罪名,做為皇帝的李世民自己都難以洗脫。
千年之后自己還要被后人批評為,識人不明,昏憒無道,李世民決定放棄李承乾。
“既是國之大事自當由中書出詔,朕不能親書。”
放棄李承乾是一回事,但是長孫無忌想把他當做工具人,擺到臺面上跟李承乾打擂臺,李世民是不可能順他心意的。
當然長孫無忌也沒奢望李世民真能對他言聽計從,否則剛才一個多時辰的太陽就不用曬了。
聽見李世民松口,他也就達到目的了,不過他還是得寸進尺地勸道:“陛下所言甚是,只是陛下與太子殿下有父子天倫之情,朝廷以大義斥責,陛下也須傳遞私信,良言勸教,不失為君父之責啊!”
李世民聽沉默了一會,最后還是點點頭,他也確實想給李承乾寫信了。
長孫無忌見此行目的全部達到,便躬行禮道:“既如此臣謹遵陛下旨意。”
李世民見此只是“嗯!”一聲,算是妥協了。
“臣告退。”
長孫無忌說罷也不等李世民說話就慢慢退下了。
李世民看著長孫無忌退下,目光微轉恨恨地看李治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