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行宮,李承乾的寢殿。
李承乾一個人面無表情地坐在前堂寶座上等著李象來見他。
李象一走進寢殿就雙膝跪地,膝行到殿中,悲聲道“兒臣沒有護住弟弟,請父王責罰?!比缓笠粋€頭磕下去,伏地不起。
王方翼落后李象兩個身位,同樣跪伏下去等待李承乾責罰。
李承乾看著跪伏在地的李象和王方翼心里五味雜陳。
他穿越過來時李象已經八歲了,在這之前雖然李象是李承乾的長子李世民的長孫,但因為是庶出,而且李承乾已經有了嫡出的兒子李厥,所以無論是東宮還是朝廷對李象的關注度都不高。
而原本的李承乾因為種種不得意對他們兄弟更是親情淡漠,一個八歲的小孩子整日活的戰戰兢兢,也是可憐。
現在李承乾穿越前其實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大男孩,突然有兩個萌寶喊自己“父王”那感覺真是爽翻了。
而且沒有什么生活和教育上的矛盾。
他們吃穿用度都有保姆、宮女、內侍照顧,寫作業也有專門的學士指導,李承乾只負責當爹,不用為這些事勞心勞力生氣上火。
他們在李承乾面前永遠都是干凈的,乖巧的、可愛的小萌娃。
讓李承乾想不喜歡他們都不行,穿越以來李承乾每日都要面對來自各方的明槍暗箭,因為他是穿越者他身邊很多人對他的一些行為了和做法都不能理解,即便是面對無條件支持他的先太子妃蘇氏和天真爛漫的王良娣李承乾都不敢放開心扉。
唯有在李象兄弟面前時他才能放下所有包袱用真心對待他們,這當然不是說他可以什么話都對他們說,這就是一種感覺,就是覺得不用小心提防他們。
所以當李象十二三歲時可以幫李承乾辦一些事時,李承乾心里非常高興,在李厥不在身邊時他甚至有意讓李象去替做一些代表他的事情,讓人都知道他兒子能父分憂了。
為此郝處俊幾次進諫,認為在已立李厥為皇太孫的情況下不宜讓李象過度活躍,給天下以錯誤的信號,讓一些心存僥幸的小人挑撥他們兄弟之間的關系。
更要防止李象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李承乾就是深受兄弟相爭的害,這話自然聽進去了,于是他親筆上奏超規格地為李象請封親王爵位。
在李世民同意封李象為燕王后,李承乾更是在燕都設宴大宴行臺的文臣武將,在宴會上當眾把他原本許給李治的封地大流球封給李象。
讓天下人都知道李象以后是要遠赴海外就藩的,自此無論他怎么寵愛李象大臣也不再勸諫了。
李象對此也十分滿意,當眾表決心道“兒臣一定不負父王期望,為大唐在海外開疆拓土,鞠躬盡瘁?!?
李承乾聽了這話也是被感動眼含熱淚,如果不是他知道地球廣大足夠唐朝開發幾百年的,說不定他都要奪了李恪的艦隊交給李象去指揮了。
在大唐與高句麗決戰前他擔心長安出事斷了他的后路,就讓李象回長安輔佐李厥震懾人心,讓長安那群人都知道李承乾的兒子長大了,如果敢起什么不良的心思就算他李承乾回不了長安,他的兒子也會替他報仇的。
……
……
當李承乾聽說李厥突然死在是洛陽時,李承乾傷心過后,除了對李世民和李治的恨意外,心里還有一個陰影一直揮掃不去李象到底在李厥的死里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過李承乾不是李世民,他不會也不能僅憑猜疑就把李厥的死一切罪責都安給李象,這個懷疑只能深埋心底,連派人去查都不能,甚至只要他稍稍露出這方面的懷疑,下面的大臣就能讓李象會萬劫不復。
而且這也不利于他現在的受害者形象,如果查出李象牽涉其中他又有什么理由找李世民報仇?
在幾個月煎熬后李承乾終于見到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