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起身子,李承乾便直接問道“諸位愛卿求見可是有什么大事?”
李世績沉聲道“太子殿下朝廷給函谷關守將下旨不得放一兵一卒西入關中。”
李承乾聽了輕嗯一聲表示自己知道了,示意李世績繼續說下去。可是李世績卻不說話了,他要等李承乾表明態度。
李承乾抬頭目光掃視群臣見群臣也都看著他,知道他們也是想武力過關。
而武力過關的決定只能李承乾自己下,畢竟這是正面與朝廷刀兵相見與造反無異。
李承乾知道他這半天是白等了,不過這些人能來就表示自己無論做出什么決定他們都支持自己也算不錯了。
畢竟李世民的功績和威望在那里,還是他親爹,真正的大臣是不會勸他造反的。
想到這里李承乾神色一肅,緩緩起看著群臣沉聲道“如今天下一統,函谷關內外皆是大唐江山,斷沒有增兵鎖關的道理,這分明是長孫無忌一黨下的偽詔。”
褚遂良聽到這里便猜出李承乾的意圖,張了張嘴什么卻都沒有說。
李承乾頓了頓見沒有人出來說話,緩步走出書案直面群臣沉聲道“函谷關守將若是知道天下大勢,人心向背自然會開關迎王師凱旋,若也是國賊一黨拒不開關,那孤王也只有破關而入,萬沒有把凱旋之師拒在關外的道理。”
“父王所言極是,兒臣愿一馬當先為父王開路,率軍沖破函谷關。”李承乾話剛說完李象立即就跳出來請戰。
群臣不由都愕然地看向李象,李承乾也扭頭看一眼李象,看著稚氣未脫的李象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心里好笑,輕斥道“哪都有你!”
李象被斥也不害怕,伸手抓住李承乾的袖子討好道“父王就讓兒臣去吧!”
群臣見李承乾沒有嚴辭拒絕,知道李承乾不會禁止李象干涉兵權心里想法不一。
李承乾一巴掌拍開李象,看向李世績正色道“英國公”
“臣在。”李世績抱拳應道。
李承乾神色肅穆,上前一步看著李世績鄭重道“孤王欲明日起駕,率凱旋大軍回長安,若是函谷關守將真遵奉偽詔不開關放行,就由你督戰飛鷹軍從天上攻入函谷關如何?”
眾人聽了都看向李世績,李世績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功勛卓著,是少有的良將,讓他督戰最合適。
但是李世績善于明哲保身從不參與朝廷內斗,當年玄武門政變之前李世民暗中聯絡朝中諸將,只有他和李靖明確拒絕了李世民,當然也拒絕了李建成。
這一次班師回朝時李世績就曾請求李承乾由他留守遼東,李承乾沒答應才勉強隨大軍回來,但是一路上極少問過行軍之事。
李世績能答應率軍去攻打李世民嗎?
這是李承乾和一眾大臣都想知道的答案。
李世績自然知道李承乾此時命他去進攻函谷關,是讓他借此表明立場。
其實李世績今天來到這里心里已經有決定了,只見他毫不猶豫地道“臣謹遵太子殿下命令。”
廳里的大臣見此都松了一口氣,要知道李世績跟他們可不一樣。他們大多數是被李承乾提拔重用的,像褚遂良杜正倫等人這一次都已經受了李承乾的封賞已經算是東宮大臣了。
只有李世績早已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李承乾封無可封提無可提了。歷史上李世民為了讓李世績忠于李治,到了臨死時還找茬貶了李世績,指示李治再把李世績提拔起來,借此施恩李世績換取他的忠心的。
李承乾也非常清楚這些,他伸出雙手扶起李世績,真誠地對他道“卿本護國良將,社稷重臣,原不該使卿陷入朝廷紛爭。只是眼下奸邪禍國天下人心不穩,正需卿家這樣負有天下人望的重臣站出來表明立場,讓天下人心有所屬目。”
李世績聽了神色惶恐慌忙躬身道“太子殿下言重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