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大聲吼道:“那你說說陛下為什么不準‘東征高句麗的凱旋之師’進長安獻俘太廟?”
隨著李承乾一聲吼李承乾車駕身后的衛護同時不自覺地摸上手里的武器,雖然動作很小還是發出金鐵交鳴的聲音。城頭上也有一些將士探頭往下看,雖然只是一探頭但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此時的心思。
隋唐本來兩朝都是由軍功集團建立的,自貞觀四年李靖率兵攻滅東突厥,就給大唐將士樹立起自豪與驕傲。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親自率兵攻滅薛延陀,緊接著貞觀十八年李承乾再次率兵前往幽州,至今用了四年多的時間建設燕都,今年更是一戰滅掉高句麗。
不管是誰,擁有如此顯赫的軍功都會被大唐上下視作神明一樣的存在,何況李承乾本身就是大唐皇太子,在長安和洛陽都有驕人的政績。
再加上數年來數千東宮供俸編演各種戲劇在大唐軍中常演不休,普通軍卒早就把李承乾視作神明一般的存在。
此時他發出怒吼,無論是跟在他身后的嫡系將士,還是潼關城里的守城將士全都動容。
吼罷這一聲,李承乾沒有等高履行給出答復,直接下令:“回營!”
這些年,李承乾做皇太子已經練就了很好的養氣工夫,吼一句高履行就覺得多余,因為他知道高履行要么狡辯幾句,要么直接沉默,反正不會他因為這一句話給他開城門的。
站在城墻上的高履行看著李承乾車駕離開,不由長出一口氣,顯然剛才李承乾給他的壓力很大。
高履行一向自恃仕族出身和超人的學識修養,無論遇上什么事都能從容面對。可此時被李承乾怒氣勃發的一問,他一時間卻不知該怎么回答。
這讓高履行很是沮喪,突感覺渾身乏力,便扶著一個長隨,轉身往城下走去。
……
……
李承乾回到營地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了。
李世績、褚遂良、程銘振等人迎到大營之外,又隨著李承乾一起走進中軍帳殿。
李承乾進了帳殿直接坐下,看著跟進來的群臣道:“潼關守將韋仁慶不肯開關,而且高履行已經到了潼關,若是強攻恐怕會損失慘重。”
這是眾人都知道的事實,所以眾人都沒有說話。
對于過潼關李承乾心里早有成算,只是還有些不確定,所以還想再問問這里的人,但是為了保密,他現在還不能說出詳細。
李承乾又看著眾人問道:“如果現在派一支偏師逆黃河而上,然后兩面夾擊是否能行。”
函谷關和潼關之間的山谷夾道北邊就是黃河,而潼關就建在黃河的“幾”字右下角的轉折處,站在潼關城上可以看見黃河從北邊的黃土高原奔流而下,轉彎往東直奔河南郡。
“太子殿下,此時黃河沿岸渡口必然也有大軍守著,而我軍一旦分兵,連凱旋大軍的名份也沒有了。”李世績聞言立即反對道。
這些李承乾也想過,黃河峽谷并不好走,否則大軍從東而來就不用走函谷關和潼關了,而且分兵之后分出去的兵也沒有名份,誰都可以攔截。
不過李承乾此時分兵目的也不在此,所以他又追問道:“不能引出潼關城里守軍分兵去堵截嗎?”
“太子殿下您在此處,哪里還能比這里更重要了?”李世績回道。
李承乾想一下也覺得李世績的說的在理,便不做他想,站起身來看著從人沉聲道:“諸位今日回去督促將士早些休息,明日一早開始攻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