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劉備。
董卓是覺得他不會說自己的壞話的,畢竟大家都吹他人品好,那他回來以后,自己還讓人給他手下的兵卒都換上了好一些的戰甲,雖然上面布滿了刀痕箭痕,但是那更說明了這些戰甲的堅固啊!
董卓是邊塞出身的,他覺得劉備也是邊塞出身,應該對自己有天然的好感度。
人這種生物。
總是會將事情往有利于自己的一面想。
而且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是沒有辦法去預估一個人的智商下限和底線的。
這次出征黃巾叛亂,董卓覺得是小菜一碟,就沒有把自己的得力助手,自家女婿李儒給帶上,沒了這個首席智囊的幫助,董卓的腦子就跟天然地被這些年長起來的脂肪給填充了一般,動得不靈光。
帶著李儒的董卓就只懂得莽,人家是越老越成精,董卓反而是年輕的時候套路用得比老的時候溜。
但是其實劉備本來也沒有打算坑董卓,他原本只是打算做好這份工作任務以后就看看能不能申請調任,可是上天讓他遇到了陳琛。
陳琛對董卓可就沒有那么多交際,他考慮問題還是出自劉備的立場。
而且陳琛對董卓的觀感并不是很好,自然不會想著去幫董卓考慮,他給劉備的安排是
“謀取并州,下取青幽。”
“西涼猛虎,屢戰屢敗。”
而董卓在擔任中郎將前去平定黃巾軍叛亂之前,正是領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并州正是董卓發展起家的地方,當然。董卓真正的老家在隴西,在西涼地帶,董卓的認可度可是極高的。
目前幽州的情況劉備是知道的,幽州常年征戰,但是兵馬勇健,劉虞在幽州針對異族的懷柔政策似乎有所成效,而各地的兵馬充實程度比他們當初從幽州出來的時候好多了,除了冉冉升起的邊塞新星公孫瓚以外,其他人對劉虞都是唯命是從,哪怕是公孫瓚也是遙受劉虞統領。
雖說不至于到鐵板一塊,但是如果回了幽州,和宗親劉虞對上,還是和師兄公孫瓚對上,劉備打心里還是不愿意的。
而青州也是如今黃巾叛亂極為猖獗的地方之一,對于如今兵少將寡的劉備來說,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
不過如今的問題倒是,青州刺史趙琰政治清明,哪怕這次青州黃巾猖獗也都被及時控制,大部分黃巾軍都被分散開潛入了大山和四處的村莊。
青州黃巾真正養成了氣候,并且清洗了一遍青州地界的時間,并非在這個時候,而是在趙琰的下一任青州刺史焦和在任的時候才發生的,所以現在過去也并非最好時機。
陳琛對于這兩個原本應該是比較好發展的根據地分析了一下時局,便暫時性放棄了。
他把目光瞄向了董卓的家,并州。
陳琛想要并州作為劉備的根據地,其實想法很簡單。
并州的本土世家力量相對于其他州要弱得很多,畢竟并州常年受到異族侵擾,匈奴每至秋冬掠襲騷擾已經讓并州各處應付不暇,而大漢的并州土地,其實西北部分地區都丟的差不多了。
東漢時的并州總共包括九個郡。
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門郡、朔方郡、五原郡、上郡。
而主要受南匈奴入侵影響的,主要是西河郡的地界。
但是實際上在這個時候,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上郡,以及西河北部其實已經都不再東漢朝廷的掌控之中。
而所丟失的這幾個郡,都屬于河套地區,土地肥沃,草原遼闊,在這片地區上長成的馬,都算得上是良駒。
陳琛瞄向了并州的原因有很多,劉備能夠猜到的理由有不少,但是他其實還是不是特別清楚為什么陳琛會覺得戍邊并州會是上上之選,要知道一直面對匈奴的話,自己如果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