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覺得,對于異族的防御態(tài)度,所制定的計劃必須是長短期結合的。
但是所謂的長期計劃,也得在五年之內完成。
在諸侯討董之前,必須將并州鑄造成一個結結實實的鐵桶,能夠作為大本營而沒有任何隱藏憂患。
陳琛想了想,準備自己先做個基礎計劃,然后去城里將郭嘉逮出來,再帶去找荀攸和毛階,商討一下計劃的細節(jié)和戰(zhàn)略方向。
略微思考了一下,陳琛在腦海中尋找了一下相關的記憶,便尋了個地兒,自己取來筆墨,開始攥寫太原防御計劃的初版。
而并州這片土地,可并非都如同太原如今這般安靜。
雁門關。
天下第一險關。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
雁門關坐落在代縣以北20里外的雁門山上,作為一顆釘子,牢牢地釘死了異族大舉南下入侵的要口。
雖然還有其他道路可以繞過雁門關。
但是如果真的要大軍南下,必須經過雁門關。
和大漢內部的將門世家相比不同的是,雁門關的邊將世家,世代駐守雁門關。
雁門聶家,或者如今應該稱之為雁門張家。
已經在這里駐守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張家先祖聶壹,是西漢時著名的豪商,也是著名的馬邑之謀的發(fā)起者。
還出現(xiàn)了著“引君入甕”、“功虧一簣”兩個成語來代指這次史上著名的西漢和匈奴摩擦互戰(zhàn)的代表事件,馬邑之謀。
而后馬邑之謀的失敗,導致聶家轉移,隱姓埋名,改姓張,跑到雁門關當起了守將。
每一代的張家人都會出上一個戍邊而死的邊將。
張遼也覺得自己未來的歸宿會是戍邊而死。
如今十七歲的他,已經應召在雁門郡中擔任郡吏,未來弱冠之后,不出意外,就會接任叔父的雁門守將之職。
未來會如何?
張遼不知道。
他有些郁悶地取下了腰間的水囊喝上一口,他正在趕赴鄰縣送遞文書。
他可是一直都在馬背上的,自小就在馬背上過日子的他,可以輕松地在馬背上做任何事情。
之前他從雁門到上黨送加急文書,可是在馬上吃喝拉撒
好像有些不對勁。
但是張遼可沒有下過馬背,而且松緊有度,不僅沒有把馬跑死,還比正常的信使速度快上許多。
那次可就得了郡守賞識,提拔當了個小頭目。
可惜郡吏的小頭目,還是郡吏。
張遼其實很向往南面的世界。
一直以來,他真正生存的,只有雁門山的那片土地。
往北望,是寥廓無垠的大草原。
往南望,是破敗殘廢的小郡城。
他的世界永遠都只有這么大。
無論他因公南下到了何處,最終還是會被羈絆牽引著回到雁門關。
他似乎能夠一眼望穿自己的未來了。
唉
這操蛋的人生啊!
張遼覺得如今這世道啊。
風高飛鳥瞎扯蛋,人生何不早盡歡。
對于張遼來說的歡,是不被束縛在雁門這個地方,可以去看看這個廣闊無垠的世界。
他可還沒有去過洛陽。
他也聽說過天下英雄的故事。
有西涼猛虎董仲穎降服羌族人的,也有和自己一樣邊將出身的老將皇甫嵩平定叛亂的,也有出身微末的漢室英豪劉玄德,帶著他的結義兄弟們以一敵百,五百鄉(xiāng)勇打破五萬黃巾的傳奇故事。
年紀輕輕的他。
只能一直聽說。
其實他也想成為這種傳奇故事中的主角啊!
來個數(shù)百守軍,阻擋十萬大軍在塞外。
或許就是他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