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只要拿下了雁門關,之后就一路坦途了吧?畢竟要來并州,除了走我們太行密道,也只有雁門關一路容得大批人馬可走。”
一旁的張飛拍了拍張遼的肩膀。
他也不知道怎么安慰這個小兄弟,但是他還是說了說雁門關的情況。
“唉”
陳琛倒是沒有預料到,他們還在籌劃著提前對匈奴動手,鮮卑人卻先打過來了。
而且張遼的親叔父也以身殉國。
“文遠。”
劉備站起身來,走到了他的面前。
張遼抬頭,熱淚盈眶,堂堂好男兒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落。
劉備伸手扶起了張遼,幫他掃了掃身上的灰塵,拍了拍他的肩膀。
“隨后我會寫一封軍報,求陛下追封令叔為將,此事必成。”
“還有,隨后我們點兵,你為先鋒,最近我看你練的兵都挺不錯的。”
劉備嘴角微微上揚,但是眼神格外的堅定,他的身上出現了一種能夠使在場人共情的氣勢,渲染了將軍府中的氣氛。
“我們一起,縱馬越太行,斬劍破鮮卑!”
“以報雁門血仇!”
劉備很肯定這個決定,因為這只不過是將陳琛告訴他的計劃調換了順序而已。
先斬鮮卑,以祭雁門八百忠勇。
“云長,你帶著揚武軍和驍騎南營留守晉陽,正陽入盂縣代為統(tǒng)領赤甲軍和青山軍,你們二人護衛(wèi)太原不受匈奴劫掠,最為重要,孝先、公達留在晉陽為云長答疑解惑。”
“翼德,點上太行黑騎,打出黑馬將軍旗號,從太行直入代縣,擾劫敵方后部。”
“文遠率驍騎北營為先鋒,自陽曲北上,直入雁門郡。”
“惡來所部聽由先生統(tǒng)帥,先生隨我去一趟雁門,我親率奮勇軍北上為中軍。”
劉備安排好之后,朝著陳琛看去,希望陳琛隨他一起前往雁門。
既然劉備想要自己跟著,那自己就拉上郭嘉一起去吧。
陳琛點了點頭。
劉備此舉并不沖動,他為張遼報仇,也能北抗鮮卑,而且此戰(zhàn)之后,雁門郡自然會收歸劉備麾下,之后并州兩郡在手,都是戰(zhàn)略要地,而有了雁門之后,太行軍可以徹底布置為暗線。
太原軍可以輕易地北出草原,東入幽州,西連云中。
這一步,該走,也必須走。
不為別的,就為了張遼。
這個穩(wěn)健的未來名將。
“陽明率斥候先行隨文遠北上,探查清楚消息,我們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陳琛喊了一聲閻仁,這個素來沉穩(wěn)的年輕人似乎在發(fā)呆,聽到了陳琛的安排,他淡定地點了點頭。
“好,大軍明日開拔,一戰(zhàn)定雁門。”
劉備雙手一抬,讓眾將散去,而他算是最后幾個出去的,在他和陳琛要出將軍府的議事廳時,他聽到了身后一聲悶響。
如果他沒有判斷錯的話,那是張遼單膝跪地的聲音。
“主公高義!”
“此仇得報,張遼此生定追隨主公鞍前馬后,主公有命,刀山火海,張遼也會趟上一趟!”
劉備轉身,看著埋著頭,單膝跪地的張遼,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文遠勿憂。”
“武有翼德、惡來相助,謀有先生定計,此仇必讓文遠親手以報。”
“快去休息吧,明日整軍出征,此戰(zhàn)定可彰顯奮勇無雙,以祭令叔在天之靈。”
劉備再次重重地拍了拍張遼地肩膀。
轉身離開了議事廳。
只留下張遼一人哽咽流淚。
他父母早逝,是叔父撫養(yǎng)他長大,待他如子。
而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雁門馬邑張家,就只剩下他,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