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了趙雨,陳琛小兩口也沒能在街上逛多久。
因為今天下午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修建了接近一年半的太行書院,終于建成了第一期。
雖然說劃分了很多期,但是第一期工程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建成之后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了。
說實話,對于并州各處私塾和幼學的興辦,劉備持支持態度,也確實有一丟丟的成效,畢竟受到好處的孩子也就這兩年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機會展現出與之前不同的能力來。但是畢竟孩子嘛,耗費的資源也不多,大家也都不反對。
但是太行書院的大興土木,倒是讓有些人不是很理解。
特別是投入了一年多了,還沒有看到實際的產出效果。
對于太原的財政來說,算得上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現在書院建成了,就要看看書院到底能夠給出什么樣的產出。
書院新建成,自然難以一次性從零開始培養。
所以陳琛給二老提了個建議。
就是一開始的時候,書院是作為培養各郡縣的官吏的主要基地的。
各郡縣的官吏,表現良好的,考績優秀的,可以獲得公費到書院進修一年的機會。
這是能夠讓書院的價值快速見效的辦法,也能夠安穩一下因為財政支出而有意見的人們。
當然,對于書院的生源選拔,也有相對應的制度。
由各地的私塾幼學先行選拔,三歲到六歲的孩子在私塾和幼學進行學習基礎知識,啟蒙讀物等等。
每年六歲的孩子送到太行書院來進行考核篩選。
篩選通過的學生,將進入太行書院預科班進行學習。
他們的老師將是之前潁川書院的各個跟著大師們做研究的師兄們。
而在十歲的時候會再次進行考核,綜合這六年的成績,通過選拔之后正式進入太行書院,成為太行書院學子,并且接受各個大師的親自指導。
當然這是目前來說最好的設想。
而第一批的學生,便是此時四郡之地適齡的少年都可以來參加考核,通過考核的,便能夠進入太行書院就讀。
考核倒是設置得極為嚴格。
畢竟這是個長久發展的問題,寧缺毋濫。
下午不僅陳琛要去,劉備他們也都會去的,畢竟是蔡大家和西華候為主力,太原郡郡府投資建成的太行書院。
這意味著這個太行書院背后站著的人,是陳琛。
是劉備最器重最尊重的長生公子,首席謀主,口中的“先生”。
這差不多代表著劉備集團的最高官學了。
大家以后要是有了孩子,或許都會想著送到這里來上學。
畢竟這些從潁川書院來的學者大師們可都是讓人眼饞的學術大拿。
自家的倒霉孩子哪怕沒法成為學術大佬,也多少能夠學點才華回來。
而且劉備集團的武將高層也都在太行書院里兼任了武學課和軍事課的教授。
值休的時候,會輪著來書院里傳授經驗的。
所以,這下午的書院落成典禮,這太原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吏、世家都會前往祝福送禮。
其實陳琛倒不是特別在意的,他覺得書院這東西,能夠投入使用就行了。
整那么多虛的干嘛。
不過劉備硬是要辦。
說什么他也投資了,就要風光一些。
而且也是想要做出一個態度吧。
劉備想要表示自己對于學者,對于文人的尊重和推崇。
親自為太行書院的落成慶祝,并且發表一點招攬人才的演說,或許能夠為己方吸引天下人才的進程,推動一大把。
不過還沒等劉備去參加下午的書院落成大禮呢。
就已經有人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