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能錯過的。
而這一切圍繞著徐庶展開的活動,徐庶自己一點都不知道。
“我有點想陳教授了。”
突然,駐足在潁川書院門口的徐庶聽到了從自己身邊經過的一個年紀稍長的學子突然開口跟身邊的師兄弟們嘆氣道。
“師兄說的是那個去了太原,和蔡大家一起主持修建了太行書院的陳教授嗎?”
年齡稍小一些的小師弟似乎是晚入學了一些,他并沒有上過陳閑的課,不過在潁川書院中姓陳的有趣教授,似乎就陳閑一個。
再說了,師兄能說是想,那說明這個陳教授就不在潁川書院里,而潁川書院的教授其實蠻固定的,大家來這里養老教書之后,一般就懶得挪窩,不想走了。
所以還是能夠很快地鎖定住師兄說的。
就是那個被圣詔安排去洛陽當中散大夫,又跟著兒子一起去太原輔佐劉備的陳閑教授了。
話說雖然各方勢力對于陳琛并沒有太多的了解。
但是因為潁川書院之中有荀彧這個陳琛基友,陳琛的名聲自然小范圍地推廣開了,而且畢竟也是潁川書院的優秀學子,多項學科都是甲等成績,老師們時常會拿陳琛舉例,這樣在潁川書院求學的學子們多少都有些仰慕這個年少有為的師兄。
特別荀彧老喜歡陳琛的詩詞了。
他還特地拜托荀攸,如果陳琛有什么新的創作的話,一定要給他送過來。
在書院里文學課里當助教的時候,荀彧總是會拿陳琛的詩詞來給學生們品鑒。
他們都說了,荀彧師兄是陳琛師兄的好朋友,經常談人生論理想,同床共枕,同被而眠的好兄弟。
只不過就是沒有見過陳師兄回來而已。
感覺荀彧師兄有些單相思的樣子。
但是大家也只敢想不敢說。
徐庶在一旁靜靜地聽著這些學子的交流,才知道其實陳閑在潁川書院的名氣還是不小的。
特別是他的教學方式有時候會較為新奇,更受學子們歡迎。
而且其實陳琛從潁川書院帶走了一批老教授和師兄弟們,他們都跟陳閑的關系比較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所以其實這些教授跟陳閑的風格也多少有些沾邊。
都是屬于那種教學情況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的,思想比較前衛一些,開設的專業方向的課程也更偏向于各種讓人一看就很感興趣的課題方向上去。
所以陳琛這一波帶走人,直接把潁川書院平衡了好久的氛圍給破壞了,現在的潁川書院,學習壓力要比之前大了不少,雖然說書院并不要求學生們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水準。
但是書院中嚴厲傳統的教授占比要多得多,所以整個書院的氛圍也有受到影響。
所以現在有經歷過陳閑還在書院時期的學生,還有那些在陳琛還沒有帶走書院里前衛派的教授們的時期的學生,可都會懷念當初書院里的氛圍。
其實能夠說是原本的潁川書院就這么被陳琛師兄給分成了較為守舊的潁川傳統教學派,還有較為新潮的太行實驗教育學派,不過這也就是他們潁川系的學者自己劃分的,圈外人也沒什么人關注這個的。
大致了解了情況之后,徐庶才回頭看著眼前這座樸實無華的大書院。
看來果然按照風格來說,或許太行書院會更適合我,但是潁川書院的傳統教學氛圍,或許能夠幫助自己更好地打好基礎。
徐庶知道自己這個時候才來求學,其實已經算是大齡學子了。
但是他并不會害羞和擔憂自己學不好。
他很自信,卻不猖狂。
他只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訴世人。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能夠彎道超車的天才。
而他,就是其中一個。
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