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前的沮授也從騎都尉被提拔成了奮威將軍兼別駕從事,許攸、逢紀、荀諶等人也都相繼被提拔進了州府之中,成為了袁紹的智囊團。
這個時候雖然擁立了廢帝再建新漢,但是袁紹并沒有真正地給劉辨有開朝會上朝的機會。
皇宮倒是安排人修建了,但是朝中的各種職位,袁紹都是雖然找人安插上去,而更多的高位,袁紹是打算分封給其他諸侯的。
遠交近攻,遠贈虛禮,近奪實利。
這是沮授給的執政方針,而智囊團對于沮授這個想法也都持有支持態度,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剛剛到了新的位置,還沒有怎么適應過來,所以之后較為嚴重的明爭暗斗,爭權奪勢的事情還沒有怎么開始發生。
這幫人里沮授算是之前職位最高的了,所以大家也沒怎么敢反對。
而且確實是挺好的是吧,這個時候袁紹能夠平穩地發展起來,對大家都有好處。
當然,沮授欣慰地看著新主公的幕僚們如此才智甚佳,又和和氣氣的,再加上主公頗有決斷,英明神武。
他在這熟悉的州府之中,又看到了光明的未來。
他自然不知道這只是他的錯覺而已。
他只不過是因為對于韓馥太過于失望,從而產生一種明顯的落差感,覺得袁紹要比韓馥好多了,心中自然而然地給袁紹加上了光環。
其實確實,袁紹是要比韓馥強上不知道多少。
至少袁紹手里有冀州的時候,不會像韓馥丟得這么窩囊。
沮授肯定想不到。
這次自己提出來的執政方針被通過,并且受到大家一致認可和尊重推崇,獲得袁紹的大力支持和表彰。
會是自己最后一次這么有排面的諫言了。
出道即是巔峰,成立便是團結的頂點。
有著幕僚們的輔助辦公,再加上袁紹啟用了高覽、張頜、麹義等人,讓他們原本不受重用的擔任要職,受到重要的更受重視。
并且大膽地跟諸將細聊之后,按照他們的想法,讓他們組建成他們想要的隊伍,并且在考核明白確實可行之后,也大方地許諾給他們足夠的資源。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頜的大戟士、麹義的先登死士,都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培養的。
當然,其實張頜的大戟士也是麹義在培養的,他們倆的關系還不錯,可以說日后袁紹帳下最為強勁的兩支特殊軍隊,都是由麹義訓練培養出來的。
袁紹在入主冀州初期的這些政策舉措,都實打實地落到了實處,并且真正給他帶來了不少好處。
這其實就是他的特性。
因為這個時候入主冀州,根基不穩,內要防范韓馥舊勢力的反復,外要面對公孫瓚和張燕的騷擾,南面也不算很太平。
就是在這種壓力之下,很多事情都是需要立刻定下來的,不容他拖沓,所以袁紹也放開了地跟著想法走。
能夠跟從自己內心去做決定的袁紹,其實說起來,也是個好的主公。
但是要是局勢順風了,沒有那么多壓力了,那可就不好說了。
“大丈夫當執三尺青鋒!此話你們可曾聽過?”
袁紹手中提著寶劍,站在點將臺上,巡視著自己的將士們。
他要嘗試賭一把了。
他要賭一把張燕會猶豫,不敢真的對冀州動手偷家。
所以他要點盡這鄴城十萬兵,拉去東北面跟公孫瓚碰碰面,看看他有沒有膽子來跟自己碰上一碰。
看看誰兵多,誰能耗死誰!
“聽過!”
將士們回應得鏗鏘有力,熱情似火。
這由袁紹原部隊為核心骨干重組好的隊伍,竟然也能夠爆發出這樣的氣勢來,袁紹已經很滿意了。
“如今公孫瓚要登門討禮,我們是不是應該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