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強大的天才,但是在實戰經驗上,徐庶可能接近為零,他更多的經驗知識都是從書上得到的,而他的對手,袁紹袁本初,雖然說袁本初有時候總是會做出一些不夠大氣的決定,但是從一路過來袁紹的戰績和表現來看。
袁紹,還是屬于大漢之中較為優秀的將領的,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可否認。
而且徐晃甚至覺得袁紹的軍事指揮能力會不遜于自己,畢竟當初諸侯討董的時候,河內戰場可是袁紹帶隊頂住了呂布的壓力,竟然能夠將之前跟其他諸侯交手的時候戰無不勝的呂布往回逼退,這已經足夠說明了袁紹的軍事實力了。
就算是他更多是憑借他手下的將領和謀士的才能,但是他本身的決斷能力還是值得夸贊的。
有著這種可以被稱為一方雄主的對手,徐庶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破綻。
徐晃最害怕的就是這個。
兩軍都沒有出聲,他們就這么靜靜地隔著一條小小的溪流相望僵持不動,但是都做好了準備隨時開戰了。
或許能夠引著他們到泰山附近再進行戰斗,這里的距離應該足夠且戰且走不至于被騎兵收割,只要穩步后退就行了。
徐晃心中拿定了主意,想要帶著隊伍往后緩緩撤退,將文丑的騎兵隊伍引到泰山中,但是在撤了將近半里之后,他發現文丑他們沒有一點挪窩的意思,就那么靜靜地看著他們動,甚至連箭都不放的。
該死......
徐晃揮了揮自己手中的斧頭。
現在徐庶的布局應該在某種程度上算是被反制了。
文丑擋在這里,自己退他不跟進,自己如果要繞的話,騎兵的機動性能夠輕易地追上,那他就是一個柱子,矗在那里,嚴禁徐晃前進。
除了通過戰斗打通這條路之外,徐晃沒有別的選擇,但是一旦戰斗的話,己方的傷亡絕對是不小的,到時候甚至可能突破了文丑的封鎖之后,己方能夠支援泰安的力量也不足,這是真的不好辦,泰安城的守城可能真的就只能依靠徐庶和城中那萬余定遠軍和其他的民兵了。
徐晃猶豫了,這是他少有的決策猶豫,他現在進退兩難,他只能回頭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士卒,卻發現他們的眼神沒有自己這般的猶豫,恰恰相反,他們的眼神堅定,清澈,沒有對于困難的畏懼,相反只有對于戰斗的渴望和自信。
對手強又如何?
定遠軍成軍之后,還沒有用真正的硬仗來證明過自己呢。
像太行黑騎、白馬軍、奮勇軍、揚武軍等等,這些比定遠軍早成立一些的軍隊,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榮譽之戰,有著屬于他們的代表戰斗。
這些戰斗哪一場不是因為是硬仗所以才會被人記住的呢?
他們不畏懼戰斗艱險,他們只擔心沒有辦法為自己的軍隊證明自己。
徐晃恍然。
其實他到了劉備手下擔任大將之后,一直覺得劉備集團的軍隊戰斗力要比其他的諸侯要強上不少,但是他以前是歸結成己方訓練有素,兵源優質的因素,但是現在他突然意識到了真正讓這些軍隊能夠在戰斗的時候爆發出讓人難以想象的強大戰斗力的原因了。
或許就是軍隊制度上的問題。
從一開始劉備集團對于大將的任命和選用就是有自己的考察角度的,基本上都是小陳先生跟玄德公商量好定奪的,所以在任用之后,玄德公都會給予極高的信任度。
并且在小陳先生給玄德公的建議之下,各軍其實都是圍繞著建軍大將為核心進行組建和訓練的,這些軍隊會因為主將而擁有更高的自我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
比如太行黑騎的成員,若是有人問起他身份,他一定會驕傲地說自己是張飛將軍帳下的太行黑騎,而不是說玄德公帳下的騎兵。
小陳先生提議的這種軍隊放權,讓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