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fā)現(xiàn)了王越和他的組織的蹤跡之后,趙云和徐晃也順水推舟地放緩了搜城的速度,給他們提供好充足的時間,城防漏洞和機緣巧合,讓王越帶著劉辯順利撤離,并且在之后通過攻城選擇的方式,逼著王越他們只能往東南方向走,那個方向,要么就是找陶謙,要么就是找曹操,他們把青州和袁術接壤的城池提前拿下,搭建好防線了。
可以說,王越和劉辯還覺得是自己逃出來的,但是實際上,是陳琛讓人把他們放出來的。
而且也算是引導著他們到曹操那里去。
歷史的車輪,有時候不一定就是自然輾過的,也有可能是有心人提前安排好,讓它朝著既定的軌跡繼續(xù)行進的。
現(xiàn)在陳琛要拿著這份情報去找劉備,告知他沒有找到劉辯的消息,而其他高層可不知道陳琛的安排,不過就算他們知道了,也會對陳琛的行為表示支持的。
因為對于如今的劉備集團而言,漢少帝劉辯能夠帶來的好處,遠少于他會帶來的麻煩。
陳琛仔細斟酌過了,如果按照原本曹操的路子走的話,挾天子以令諸侯,據(jù)北方之重,席卷天下,有著借鑒并不難模仿。
但是劉備和曹操不一樣,很不一樣。
不僅從性格選擇,還有身份。
如果漢少帝到了劉備這里,那劉備是應該選擇皇叔、攝政王、逼劉辯讓位這條傳統(tǒng)的偽道德路徑呢?還是選擇讓劉辯非正常意外死亡,就是那種背上扎了幾十刀的自殺?如果劉備想要走上至尊之位的話,那劉辯的謝幕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很容易就會被道德家口誅筆伐。
想必以現(xiàn)在的劉備,沒有被朝廷多次背叛過的劉備,這兩條路他都不是很愿意選,要是劉備選了讓位劉辯,那他們這些跟著劉備打天下的人該怎么辦?
本身讓劉辯這種和劉備關系微妙的存在留在集團內被保護,就是一件讓劉備難以抉擇的事情。
而在擁有劉辯之后,劉備集團并不能夠得到什么實質性的好處,本身他們的方針就是接下來要坐守北境四州,好好地發(fā)展,依靠陳琛的天賦進行一段較長時間的積累,隨后用絕對的實力和兵勢,平推天下。
那以皇帝之名地平推天下,和以漢室之名地平推天下有什么區(qū)別嗎?
區(qū)別不大,該打的仗總是要打,本身劉備已經(jīng)背負著漢室之名了,劉辯的到來反而會蓋住劉備的光。
所以陳琛最終才做出決定,這個漢少帝,要不得。
至于之后怎么處理,那還不是很簡單?
死在別人手上的劉辯和劉協(xié),跟劉備根本沒有關系,而能夠三興炎漢的天選之人,就只有劉備了。
對于陳琛來說,做出這種選擇根本沒有什么心理壓力。
他跟劉辯又不熟,對大漢皇室更沒有什么忠誠和認同可言,現(xiàn)在的他只在乎這個天下,只在乎劉備。
他只不過是在做一個對于己方勢力而言的最優(yōu)選而已。
解決掉這個問題之后,就不需要顧慮太多,接下來等南華老仙把冰川寒潮的問題解決之后,好好地做好發(fā)展建設就行了,劉備集團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團結一致向前進。
做這件事如果以后被人知道其中實情,會不會被譴責?
這個問題陳琛可不在乎。
一開始他確實是有在這個世界里獨善其身,好好養(yǎng)老的想法,但是這些年各種各樣地經(jīng)歷和見識讓他已經(jīng)明白了,自己在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已經(jīng)注定著自己不可能掃清關系的,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影響只會越來越深,怎么可能會有人在擁有可以改變世界往自己喜歡的方向轉變的機會時,會選擇放棄的?
那既然已經(jīng)做了,就把它做得更好,改變了這個世界,改變了大漢之后,自己就可以放松地休息了。
陳琛已經(jīng)到了將軍府的書房,看著還在處理公文的劉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