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證道心
李錦帶著一顆稍安的心,陪著孫女賞了會月,也算對得起住這客棧的名了。
直到入夜時分,朱枚才回到醉仙居客棧,招呼劉問兄弟二人簡單吃了些飯菜。席間朱枚問兄弟二人李錦此人如何。劉問停下筷子,很誠懇的說出“聰明二字”,劉文收起嬉皮笑臉,給了“實在”二字。
劉問瞅瞅劉文,又加了一句“有個好孫女!”。惹了劉文一個大白眼。
劉問兄弟二人雖不明就里,卻也猜出一二,李錦靈舟當眾殺人,無論如何有理,都是要給靈舟背后的宗字頭山門一個交代的。如果運氣好,也就給個交代,運氣不好,那就得交代在那了。
朱枚有此問,說明朱枚把這事兒放心上了,更說明朱枚確實沒把哥倆當外人,同時也照顧兄弟二人的感受,更是在考察歷練二人的心性和見識。
按照時間推算,朱枚剛才出去,完全有時間把這件事處理完,既然問了,那就是還未處理,考驗的同時又是在征求意見,也可以看出,朱枚和劉淵的關系,絕對不僅僅是舊識那么簡單了,更多的是信任。
兄弟二人此時絕不會想到,簡單的一頓飯,簡單的一個問題,卻決定了一個上三境修士命運。朱枚更不會想到,簡單的一個決定,會對以后有怎樣的影響。
吃過晚飯,兄弟二人回到了自己房間,劉文躺在床上還回味著白天看到的各種劍器進入夢鄉。
劉問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了,三天后就要正式決定自己的使命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了,有激動,更有擔憂。如果入不得山門,此后如何是好。
六年前的回憶洪水般襲來,勤懇老實的父親、慈愛的母親、舍身相救的陳爺爺、兩百九十七口無辜村民,一夜之間,村毀人亡,只剩自己。
劉問三年的乞討生活,唯一支撐他不能倒下的力量,就是為父母相親,也為自己討個公道。
一個七歲的孩子,背著三百多人的希望,天知道這一路他走得多辛苦。劉問不敢想,如果不是三年前遇到義父劉淵,自己是否能活下來,更不敢想有朝一日能夠踏在宗字頭山門前。
三年間種種,以及與朱枚一路行來,劉問已經確定義父不簡單,越是知道,劉問心里越怕。
如果義父家是簡簡單單人家,自己如果最后沒成功,也就自己一個人一死了之,不會牽連任何人。
可義父若是山上修行之人,自己最后失敗,義父一家一定脫不掉干系。義父對他恩重如山,他又怎能忍心讓義父一家受累呢!
劉問暗暗對自己說,要忍,一定要忍,在未能有百分百把握之前,一定要忍住。已經體會過一次失去親人的痛苦,那時無能為力。此時既然自己可以掌控,就絕不能再讓此類事情發生。
劉問不知何時在自己胡思亂想以及痛苦的回憶中昏昏睡去。
窗外雖是滿月,卻透著些慘白,一如六年前龍銜村血光沖天的夜晚!
無論前夜有多黑、多冷,清晨的陽光總是能驅散一切黑暗,給人們帶來一些溫暖。
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將沉睡中的劉問砸醒,劉文的聲音可不管你耳朵想不想聽,直接就往你耳朵里鉆“哥,快點兒,上次澴澤城沒怎么看,今天咱們好好看看這流云渡,我帶你好好開開眼去!”
劉問聽著門外熟悉的聲音,親切、溫暖,足夠驅散昨夜所有憂愁了。
“來了!”劉問話語中帶著輕松,起身開了門,讓劉文先坐著,自己洗漱整理。
“哥,你說這次招收弟子,來了這么多人,咱倆能選上嗎?”
“還記得程先生的話嗎?”劉問低頭繼續洗漱。
“安乎心,順乎意?”
“那還糾結什么?”
“你也不比我大兩歲,怎么跟老夫子似的!”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