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殿下,許大人這次損兵折將大敗而還,就說明他主張的先取江東之策是錯誤的。”
隨州的陳王宮殿內(nèi),白泠狠狠的參了一本許辭良。
不光是白泠還有眾多的大臣皆在參奏許辭良。
“陳王殿下,安東將軍劉愷,安南將軍王滾,平東將軍張奎,門牙將軍張全,這四位將軍都是勇猛之人卻皆戰(zhàn)死在吳州之境!只有許大人一人歸來,著實(shí)讓人有些不解。”
“陳王殿下,許大人率八萬精兵揮師南下如今只歸來五萬多人,吳州軍都是新來之兵尚為烏合之眾,我軍英勇怎會輸給那些新入伍的士兵呢?”
“陳王殿下,許大人先前就多次南下,不會是和江東的諸勢力暗合!想要……”這位官員聰明的說到一半便不說了,接下來的就算自己不說,陳王自己也會想的到。
關(guān)于許辭良的質(zhì)疑越來越多,陳靈建的眉頭就一直皺著沒有舒坦過。
許辭良在他耳邊念叨攻打吳州的次數(shù)都超過雙手雙腳的數(shù)量了,他好不容易抽調(diào)了八萬精兵給許辭良,但是沒想到的是,大敗而歸!許辭良竟然大敗而歸!不僅未占得一城一池!連四位將軍都身死吳州!
“辭良啊,你有什么想說的嗎?”陳靈建冷聲的對著殿下的許辭良說道。
他倒要看看,許辭良是怎么的一個說辭。
“陳王殿下,我們不妨換個方式想想,八萬精兵揮師南下!四位驍勇善戰(zhàn)的將軍,我親自出謀劃策,可敗了!大敗而歸!我軍攻打其他勢力的時候何嘗此敗?這說明了什么?陳王殿下和諸位同僚可曾想過?”許辭良不慌不亂的說道。
這次是他的失策,本應(yīng)該萬無一失的計劃沒想到全都付之東流,更令他沒想到的是,四位將軍全部陣亡,但也是這一點(diǎn)也恰恰說明了吳州的那個新刺史香子蘭不是個泛泛之輩!
“明明就是許大人出師不利,卻又想怪罪到吳州軍的頭上,許大人找個理由可真是讓白某看不下去啊。”白泠譏諷道。
這次一定要把他許辭良轟出陳王殿下的宮殿!最好是直接流放或殺了他!
“白大人只喜口舌之快,連時勢都看不清了嗎?在下早就言趁吳州未穩(wěn),盡快奪了吳州,可各位大人卻教唆陳王殿下分兵濮海定三州!將戰(zhàn)線拉的如此之廣只會讓江東的那幫英才們發(fā)育起來,到時被吞并的不是吳州!而是我們!”許辭良不屑的說道。
白泠這種小人得勢的樣子,他喜也不喜,陳王重用這種無能之輩反而能讓他以后篡位更有機(jī)會這是喜,而不喜的則是這種無能之輩真以為自己是麻雀變鳳凰,想要將他許辭良趕下枝頭?!
“事實(shí)勝于雄辯,許大人不是大敗而歸嗎?還不如先收濮海定三州穩(wěn)固的發(fā)展。”
白泠不甘示弱的回?fù)魵⒌馈?
先取濮海定三州可是眾多大臣的意思,又不只是他一個人,站隊就要站人多的那隊,他只是第一個向陳王提議的而已。
“多虧你們這些無能之輩的提議,讓吳州好好的發(fā)展起來了,吳州刺史香子蘭現(xiàn)在坐擁整個吳州!文臣有大秦七十二賢的諸葛賢,徐策!大秦前大司農(nóng)孔至仁之孫孔言理,天士陳旁!獨(dú)孤傳的高徒吳智博,公孫暮等人輔佐!而武將有大秦七十二勇的徐戰(zhàn),隨州前山匪盤龍關(guān)盡義,隨州呂氏遺族呂勇,吳州雙擎之一陳家的陳再,前吳帆麾下猛將陸瞻,還有前大秦左將軍的馮泉等人替他征伐,香子蘭何許人也?隨州一小民,竟能收得如此能人異士,不過半年時間,就能打得我軍丟盔棄甲!試問比起他們,在座的各位文臣武將又是如何?陳王殿下又自覺如何?”許辭良大聲質(zhì)問著在列的文武眾臣。
聽到許辭良列出的那些鼎鼎大名,陳靈建的文武眾臣們?nèi)奸_始竊竊私語起來。
確實(shí),那個吳州刺史香子蘭的麾下全是聲明遠(yuǎn)揚(yáng)有大才之輩,但如白泠說的,事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