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劉武整日待在長安城中,時常出入于皇宮大殿,天子劉啟竟也未出言令梁王返其國,那些個御史原還想上奏天子,梁王如此不合祖制。
但一想到當初進言梁王駕乘天子車駕,便被天子劉啟訓斥一番,這次倒是長了記性,未再進言。
這日,剛一散朝,天子劉啟剛剛行至麒麟殿中躺于床榻之上休息,謁者仆射王仡便慌忙跑入殿中,言道!“陛下!長樂宮傳來消息,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薨了??!”。
聞言,天子劉啟起身炒往殿外跑,王仡跟在身后忙道“陛下,陛下!鞋!”。
天子劉啟這才發現自己竟未穿鞋便跑至殿外,王仡忙上前為其穿上鞋,這才又慌慌張張的往長樂宮中而去。
待天子劉啟進入長樂宮中,卻見太皇太后薄姬‘躺’于床榻之上,殿中已有眾多人跪地痛哭,距離此地最近的竇太后自然也在此列,而一側的薄皇后已然哭的快要昏厥過去。
天子劉啟自然也是立即行至前方脫帽扔在一旁跪地叩頭,在萬分悲傷之下言道“不想今日祖母竟離朕而去,孝文皇帝臨終之時,囑托朕照料好祖母,不想不過兩年昨天便就此殯天,此為朕之過,朕無顏面對孝文皇帝之在天之靈”。
此時聞訊而來的天子姬妾如栗姬、程姬、王娡等等,與其子嗣盡皆到來。
劉榮自然也在此列之中,王仡在通稟天子劉啟后,便又命一謁者火速去告知劉榮。
固此,劉榮在諸皇子中最先到達此地的。
一入殿中見老爹跪地痛哭,劉榮自然也是立即額頭觸地,跪在一側……
眾人見天子到來如此悲痛,皆是上前勸阻,竇太后在宮婢的攙扶之下,行至劉啟近前言道“陛下,此非悲痛之時,如今緊要之事便是為太皇太后辦理喪葬之事”。
聞言,天子劉啟這才言道“王仡立即去傳詔通告天下,立即令各郡國之諸侯王進京奔喪。
明日在長安五百石以上之官員,盡皆入宮為太皇太后哭喪”。
言畢又道“再起一道詔書,傳告天下,朕太后過世當舉國皆哀,朕決意罷朝半月,以示哀悼。且國喪之期任何人不得飲酒食肉,娶親。若有人膽敢違背,腰斬于市!”。
孝文皇帝過世之時,有遺詔要一切從簡,劉啟怎敢不從之。但薄太后可是未有說過此事,固此天子劉啟自然要將太皇太后薄姬之喪葬之禮辦的舉國皆知……
聞此言,王仡當然是連忙走出殿外,到一處寫下詔書呈于天子,劉啟閱畢,立即又命謁者抄錄。用璽之后,天子劉啟更是批準謁者行馳道以便快速傳遞詔書,于是眾多謁者立即從長安發出傳詔天下,太后過世…………
此十萬火急之事,由天子馳道發出,經由驛站,往各諸侯國傳送。
郵驛制度自商周之時便已有之,主要作用是用來供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某種意義來說,驛站擔負著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信息傳遞任務,天子召命,皆是有由此發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特定的網絡傳遞與網絡運輸。這便是最早的快遞業務,只不過是只能朝廷專用…………
明朝的滅亡,似乎也與驛站有一絲關系……
明末之時,崇禎皇帝為節省財政用度,采納那“精簡驛站,裁撤驛卒”,的策略。圣旨一下,大明全國全國合并驛站四千余個,裁減驛卒近萬人,僅此項國庫就能每年節省白銀近百萬兩余兩銀子。
但朝廷只裁員卻不安置,尤其西北連年大旱、民不聊生,甘、陜數百名“下崗”的驛卒聚合上訪,圍住了總督衙門??偠郊弊喑?,被內憂外患攪得心神不寧的崇禎看過奏折大為惱火言道:區區小事也來煩朕,御筆一揮批下:“驅之重責。”
有個年輕驛卒被驅回陜西米脂老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