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天子劉啟與劉榮等人便在甘泉宮住了下來。
然這淳于意之所諫到此來,當真是奇效,在甘泉宮住了些時日,再加上湯藥之調養,天子劉啟之病是大有起色之。
老爹的病一天天的好了起來,劉榮心中自然也是高興之。
不過在天子劉啟養病之時,更是親命劉榮代其主持在甘泉之庭議。
劉榮心中雖然喜之,自己在老爹的心中是越來越有分量了,但表面上還是不能表現出任何喜悅之色。
開玩笑,天子病重,而令皇子主持庭議,而皇子卻是大喜之,不用想便可知道,這皇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那肯定是巴望著天子早日殯天,而自己能早日登基稱帝。
如此,劉榮一行禮道:“在長安之時,父皇便命兒臣到丞相府中議事,那時兒臣便自知才疏學淺,此時主持庭議,兒臣只怕不可勝任之”。
“榮兒不必過謙,無妨,還有諸多公卿列候在,只管前去便是”。
“諾!”。
然不過多時,隨行而來之公卿朝臣皆到了甘泉宮之大殿之心中。
待朝臣們到齊,劉榮便也進入了殿中。
接而,劉德便行至殿中,朝在場之朝臣公卿們一拱手道:“諸位公卿,父皇身體不適,我奉父皇之命來此主持此次之廷尉。
小子才疏學淺對朝事知之甚少,第一次主持庭議,還望諸位公卿,不吝賜教之”。
劉榮此言一出,原本還在竊竊私語的朝臣們,便立即安靜了下來。
漢家之廷議,是最嚴肅和最重要的議事方案。
所有之國家大政與征戰平叛之事,皆是要庭議過后才可定之。
“諾,臣等遵命!”,在場之朝臣皆是行禮言道。
此時吳楚叛亂已過之,當然是沒有什么征戰,叛亂之事,但天下也不可能全然無事之。
接著劉榮便與朝臣們一件一件的議論起來了這些政事。
一直到了正午,才將其盡皆議完之,隨后,劉榮便將今日所議之結果盡皆呈報給了老爹。
天子劉啟閱覽之后,便是點頭言道:“榮兒主持之庭議不錯”。
“謝父皇之勉勵,此皆是朝臣公卿之功也,兒臣只是在一旁記錄之”。
當夜,天子劉啟更是命劉榮在寢宮之中陪其一同用膳食。
然用完飯食,天子劉啟卻是見劉榮有些愣神,便問道:“榮兒所思者為何?”。
聽到老爹如此問,劉榮才回過神來,一拱手道:“父皇恕罪,兒子只是想起了祖父,上次到甘泉宮之時,還是……還是祖父殯天之時”。
聞劉榮提到了先帝,天子劉啟似乎又是想起了當年先帝臨終之言,要自己定要勵精圖治,令大漢強盛之。
天子劉啟是感慨道:“歷朝歷代,如先帝這般仁善之君主,當真其鮮少有之”。
然到了甘泉宮,劉榮閑暇之時間,是再也不能自己安排之,如讀書練劍。
因其閑暇之時間,皆是被陳阿嬌給安排的明明白白。
只要是知道了自己這劉榮表兄閑暇無事,陳阿嬌便會立即湊到劉榮身旁。不是纏著劉榮與其一同去洗溫泉,便是要劉榮與其到甘泉山中去狩獵游玩,搞得劉榮是不厭其煩,拒絕又拒絕不了。
如此經過近一月多月之調養,天子劉啟的病雖未完全好了,但也算的上是好的差不多了,看上去與平常之人無任何之異樣也。
再此期間,在長安之中的周亞夫便遵從天子劉啟臨行之前之吩咐,每隔幾日便會將長安之事盡皆書寫成文,命人將其稟報給天子。
然雖無大事,但身體康復了的天子劉啟還是不愿在這甘泉宮中待著,想要盡早回長安而去之。
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