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斜眼看了看逐漸包圍上來的七人,只是冷冷一笑。
這七人在圍上清明的同時,隨身攜帶的法器便已紛紛握在手中,看樣子根本不打算讓清明活著出去。
眼看著七人距離清明只剩不到三米的距離。
清明左手手腕一番,手中頓時多出一柄橫刀。
橫刀一出,就如同吹起進攻的號角聲。
清明身后,一人手持三尺長劍向前猛跨一步,劍尖直指清明后腦而去。
同一時間,清明右側一人手持樸刀兩步上前,樸刀自上而下狠狠斬來。
也不見清明有多余動作,只是左腳向右一跨,身形頓時跟著轉向右側,堪堪躲過身后劍刺。
與此同時,清明這一轉身頓時拉近了與右側手拿樸刀之人的距離。
樸刀本身就長,這一拉近之下,樸刀下揮之處只能用刀身末端砍向清明。
這時,清明再次有所動作,只見清明刀刃向上,反手握刀。
“噌”的一聲清鳴。
清明手中橫刀出鞘,剎那之際,橫刀橫向攔下補刀斬勢。
正這時,出劍之人一見劍刺落空,直接前腳一跺地面,身形猛然一停,手中長劍橫向劃出,直取清明后背。
清明后腦仿佛長眼一般,身形一轉,手隨身動,刀隨手動,橫刀一個橫劃脫離樸刀斬勢。
手腕翻轉之下,清明改單手變雙手握刀,自上而下直接斬在樸刀刀背之上。
“叮”的一聲。
手拿樸刀之人手中樸刀應聲而斷,竟一瞬間,手中只剩一把刀柄。
而此時,持劍之人橫向斬來的長劍如約而至,卻并未如愿砍在清明后背。
原來清明一個轉身,直接變成與持劍之人并排站立,長劍自然砍不到清明身上。
但是手持樸刀之人就沒有這么好運了。
清明一躲,倒霉的就是他。
長劍沒有劃開清明的身體,卻斜向下正砍在手持樸刀之人的咽喉之處。
雖有距離,但劍長三尺,最鋒利的劍尖直接劃來了那人咽喉,鮮血當場噴濺一地,也正好噴在之前圍上來的清明左側兩人臉上。
持劍之人看到如此場景,頓時微微一愣。
清明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右腳向右猛然一跨,瞬間拉開與持劍之人的距離。
右手離開橫刀刀柄,左手橫刀順勢橫斬,直取持劍之人咽喉之處。
刀出刀歸,清明瞬間完成右側位移,同時再次雙手握刀,擺出進攻姿態。
雖說之時動作頗多,刀法劍法也接連二三,可實際上卻只有眨眼瞬間。
如此瞬間,除持劍,持樸刀兩人之外,其他五人卻只邁出半米不到。
甚至有人這一步還未落地,清明就已經站在七人的包圍圈外了。
而這時,持劍之人的頭顱才滾落下來。
世人皆知龍城飛劍術,十步方宇內無敵,卻很少有人知道龍城快刀術。
龍城刀法與劍法大不相同,劍法講究快奇詭,如王道,刀法講究霸力凌,如將道。
可惜世人獨愛劍道,久而久之,刀法便逐漸衰落,直至現在,龍城內許多人用刀多以劍術御之,自然發揮不出刀的全部威力。
刀法歷史悠久,據說龍城刀法鼎盛時期傳入七城之一的日和城,深受日和城人喜愛,甚至專門為刀而創立了一個職業——武士。
可惜后來龍城刀法沒落,卻意外在日和城傳揚下去,也算是件令人啼笑的尷尬事兒。
之所以講道刀,是因為清明方才所使用的刀法,就是龍城先祖戚繼光以古刀術與日和城刀法結合而創立的刀術——辛酉苗刀術。
龍城最強的殺人快刀術。
“老九老琛。”
帶著黑臉面具的黑八驚叫一聲,隨后沖著清明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