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不是太兒戲了嗎?
這個時候臺上那三位“殿下”已經開始當著眾人的面,互相表決心做姿態了。三人嚴格說來都不是什么名門,甚至可以說部是缺乏文化的鄉下武士,自然也不會像職業外交家那樣字字斟酌。
首先是織田開口了
“二位殿下能夠前來,信長實在感激不盡,就代替足利左馬頭拜謝了!”
這句話看似應景的場面話其實卻大有內容,首先是“二”位殿下,這個稱呼直接把擠出兩三千人的朝倉氏選擇性遺忘了。接著又隱約點出自己能夠“代表”足利義昭來發號施令。
“呵呵……”淺井長政施禮道,“天下大義所在,人人心向往之,可不能只交給義兄您一人啊!如果您做大將,在下來擔任先鋒,想必天下也就可以安定下了吧。”
前半句鋒芒畢露,大有與信長爭先恐后之意,后面卻突然話鋒一轉,甘愿為一先鋒將足以。平手汎秀覺得這種轉折十分不自然,淺井只是有意對自己的野心稍加掩藏而已——不過這種看法顯然也是受到后世“史實”的影響。
“兩位都是英雄豪杰啊!”德川家康訕笑了兩聲,說到“其實在下本來是從不甘于人后的,無奈四鄰虎視眈眈,不敢輕易調動大軍,所以只選了一千多人……”
話語風格大變啊!比起那個行止優雅,禮賢下士但華而不實的家伙,面前這個才是那個騙過猴子,被認為“忠厚可信之人”的所謂“典型東國武士”。
沒有想前面的長政那樣刻意表示遮掩,卻只是提出無奈的現實,如果這也算是一種策略的話,那么可以命名為“大奸若忠”。當然欣賞家康的人會改為“大智若愚”才對。
見足了“世面”之后平手汎秀覺得沒什么可看的了,畢竟誰執牛耳的問題之前其實已經差不多解決了,于是剩下的時間幾乎是渾渾噩噩中度過,直到丹羽長秀私下問了一句話
“甚左大人啊……”
“五郎左大人有何指教呢?”
“您不覺得本家對于淺井氏太過樂觀了嗎?”
這與其說是丹羽長秀眼光長遠,倒不如說是他行事謹慎,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出現紕漏,也一定會先削去那個百分之一再行動。
“以我看淺井備前的確是深具野望的武將,不過未來之事變數太多,恐怕難以立即下定論。”
汎秀如此側面作答。
“的確。”丹羽憂色稍減,微微頷首,“這么想也沒什么理由啊……大概是我多慮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