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而終。
新家主繼位之后,接下來每件事都不對了。
討伐足利義輝,卻讓其胞弟成為漏網之魚,給了朝倉、織田等人以大名名分;扶足利義榮上位,對方又是個病秧子,沒什么號召力;清理內賊松永,本是連戰連捷,然功虧一簣,沒能攻下其本城;波多野趁勢離反,居然抽不出兵力去討伐;甚至新家主三好義繼也不滿三人眾的過度插手,玩起離家出走……
然后最終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織田大軍上洛掌握了京都,以退為進的逆襲計劃被平手汎秀識破,連番戰敗,人心離散,“三人眾”的名望也一墜千里。
數月前若江城一戰,三人眾中了平手汎秀的誘敵之計,自四國發動奇襲,強攻了若江城,結果只找到了影武者。而后四面八方突然出現無數敵人,要圍殲三好家的疲敝之師。
是時三好政康果斷決定親自斷后。
他驚而不亂,以殘兵纏出敵軍主力半日,把時間拖到夜里。接著又令人四散逃逸,自己則帶著親兵殺出血路,潛至界町。
就在這界町里,三好政康邊養傷邊借助往日關系網打探情報,可是傳來的消息一個比一個糟糕。
織田家反應極快,原先約定一同起兵的友軍還沒冒出泡就被鎮壓下去。
老朋友巖成友通被擒了。成為平手汎秀那小子戰績本子上的又一筆濃墨重彩。
更重要的是,逃回四國的三好長逸,話語權完被政見不同的筱原長房所蓋過,疑似遭到軟禁。
事到如今,剛強如三好政康,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雖然文武兩道無所不通,但在大局方面的政治眼光上,還是與昔年的長慶公有天壤之別,較之義賢大人也相差甚遠。
對內要恩威并施,對外要能屈能伸,道理人人都懂。
但是何時施恩,何時立威,何時當屈,何時當伸?
長慶公薨后,三好家近畿由三人眾執掌,四國則以筱原長房居首。雙方在對抗足利義輝、清洗松永久秀等決策上有很多共同話題,唯獨對于執行這些決策的時機和方案各執一詞,爭得不可開交。起初三人眾人多勢眾占上風,但現在敗得一大糊涂,在家中哪還有什么發言力。
所以筱原長房成為了三好余勢的實際領袖,這人的主張與三人眾大是不同。筱原長房認為僅憑四國領地,絕無可能獨力對付織田,不妨先暫且諂媚求和,待近畿生變,再與潛在的反織田勢力一同行動。
而以三好長逸為首的三人眾,則想要強勢擊敗織田家,重新樹立霸權,頂多與六角、齋藤這些被織田攻滅的勢力有些聯系。
當初雙方為了路線之爭,很有些不愉快的舉動。現在筱原長房說話算數了,誰知道會怎么樣?雖然以前看起來這人是比較顧大局的,但萬一掌權后就變了呢?
三好長逸到底有沒有被軟禁,或者遭遇別的更險惡的境遇?在搞清楚這一點之前,三好政康覺得不能回四國。甚至不能與四國方面取得聯系。
但更沒法在近畿光明正大的出現——織田家和幕府的海捕文書到處都是,“三人眾”之一的首級或活人可以值上幾百上千貫,這是個能讓農民乃至小豪族發瘋的數字。
只能繼續潛伏界町,慢慢收攏以前預留下的人脈和資源,再好好考慮后事。
這也就是三好政康,出現在界町廢棄倉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