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戰局變化,印證他了的謀劃,所以他漸漸重新取回了話語權。現在他隱藏在三好長虎、三好康長等人身后,遙控指揮著剩余的三千多兵力。
在筱原長房總計一萬四千人的阿波、贊岐眾面前,三千這個數字顯得微不足道。但這些人都是歷經失敗和苦難,仍未產生動搖,跟著三好一門眾們,一路撤退到四國的人,堪稱是最最核心的班底。
封建時代的權力體系,是依靠少量生死攸關的親信,用利益關系團結大批中堅,再裹挾立場不穩的外圍成員。當年三好家勢力最盛能拿出近十萬大軍的時候,中樞力量也不過只有兩萬人不到。現在的織田家中,信長的直屬兵力也只有一萬五千左右。
所以三好長逸堅信,如果能適當挑動局勢的話,借著這三千人,足以在四國島上東山再起了。
不過他的兒子三好長虎還有些沒搞清楚情況“父親大人,接下來就要將平手軍引入死地嗎?那我們如何能保證,最終不被筱原長房白撿了這份擊敗稀世智將的威名呢?”
三好長逸微微皺眉,對這個問題感到有點失望。這個大兒子,雖然還挺能打的,但智謀方面就差得遠了啊。
不過,也許是正因為此,父子關系才維持得不錯吧?像游佐、松永家那樣,父子都擅長陰謀,兩只狐貍在家里恐怕都會鬧得不安寧吧!
故而三好長逸對長虎還是基本滿意的,耐心回答到“所以我們就需要同時欺騙到平手和筱原兩方面,讓他們去硬拼才是。只要筱原的親信都折損在戰陣中,戰后論功行賞時,便是我們說話才算數了。”
“我明白了。以當下的局勢,一旦兩邊的精銳備隊接上陣,他們雙方就不可能輕易抽身,一定會分出勝負不可。”三好長虎的戰場經驗還是很豐富的,瞬間懂了其父的用意,但很快又陷入下個問題,“按照父親的謀劃,平手汎秀應當會被我軍討取吧!那么足利義昭,還有織田信長,會不會因此再動員更多力量來討伐呢……”
他的考慮,顯然是人之常情。
畢竟平手汎秀才是對方的偏師而已啊!就算將其消滅掉,好像也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呢。
繼而三好長逸不覺捋須輕笑。
對于這個問題,確實是只有足夠有經驗和洞察力的智者才能回答。長虎這孩子,雖然三十多歲了,還是需要更多歷練。
“其實沒必要有這個擔心。平手汎秀把和泉經營得很好,他若一旦戰死,足利和織田就會因守護代的后繼人選產生分歧,最終想必織田會勝出,但足利一定也會暗中掣肘,無論派誰前去,一時是無暇再征伐四國的。除非織田信長本人帶兵,但那樣的話,朝倉、武田、本愿寺乃至六角、北畠余黨,都不會對此視而不見的。”
看著兒子緩緩點頭若有所思的樣子,三好長逸決定再多說幾句“織田眾臣當中,稱得上智將的,無非平手、丹羽、瀧川三人而已。其余柴田、佐久間、森可成、坂井等輩,雖然能征善戰,但都是以‘正合’而非‘奇勝’著稱之將,面對著海灣的阻擋,并不足為懼。因此信長才會令那三人獨當一面。”
三好長虎咀嚼了一下,又問到“父親您的意思,是說平手汎秀是器量遠在柴田、佐久間之上的武士嗎?”
他的理解簡單粗暴,聽上去很滑稽,但仔細一想好像也沒有什么曲解。
因此三好長逸啞然失笑“哈哈,該怎么說呢……若是各自領著一萬人對陣,平手汎秀想必不是柴田勝家的對手。不過,若是占據著人口和土地相等的領地,互相征伐的話,那柴田勝家或許根本得不到正面一戰的機會,就已經被取下首級了吧。”
話說完之后,長虎還在細細思索著,三好長逸卻出言打斷了
“好了,日后再好好想想吧,現在要做正事了!就按照我先前準備好的說辭,分別向平手和筱原送過去,順利的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