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共有五百余艘艦船被調到西贊岐的海岸邊來配合行動,大軍登岸之時,在海上指揮水軍的是九鬼嘉隆。
作為一個以海為家多年的水軍大將,他自然不會忽略登陸過程中的安問題。但注意力的方向主要是有可能受到三好家進攻的東面,因為西側是村上水軍的地盤,村上水軍從屬于毛利家,而毛利家目前暫時是織田家的盟友。
然而,現在他卻親眼看到,數不清的戰船從西邊朝自己開過來,明顯是敵非友。
平手汎秀和佐佐成政都沒能第一時間認出對方船上的旗幟,但身為“業內人士”的九鬼嘉隆卻一眼看出,沖在最前方那艘大型安宅船上飄揚的旗幟,代表的是村上水軍中筆頭家老島吉利。
而派過去警戒的小分隊,完見不到了蹤影,也始終沒送回來任何消息,大概在第一時間,就已經被圍剿消滅了吧。
平手軍這邊,正是“半渡”之時,大小船只都當作了運輸工具,凌亂地在岸邊不遠處擠作一團,還有幾百人沒來得及上岸,不慎落水的人也要馬上施加救援。
四周飄著風吹不散的薄霧,可見度并不怎么好,肉眼偵查半徑無論如何無法超過十公里。盡管九鬼嘉隆對海平面上的變化非常敏感,比岸上的人更早發現軍情,但對方來勢洶洶,他依然沒什么反應時間。
無暇顧及為什么從屬于毛利的村上水軍會發起攻擊了,九鬼嘉隆第一時間做出決斷,命令所有尚可作戰的船只主動迎上去,阻礙敵軍前進。
他的做法非常明智,船隊若被圍在岸邊施展不開,那就等于是固定的靶子,只能任由敵人占據順風順水的地段,再也無法阻止起反擊的力量了。而且一旦戰敗連逃路都沒有。
展開隊形是很有必要的,理論上,接下來就應該讓那些岸邊的船立即從反方向先脫離,退到一個足夠寬闊的地點在折回來參戰。或者干脆就這么轉進。
可是,這也意味著混亂中會有部分落水的步兵們會被拋棄,只能自生自滅。
故而九鬼嘉隆猶豫了一下,沒有馬上下達這樣的指示,只是催促水夫們加快速度,趕緊完成剩余的登岸和救援工作。同時立即派人去通知平手汎秀,請主將來做決定。
這位在海上威風八面的水中武者,政治上卻一直是如此謹小慎微的。作為大將他乘坐的是規模最大的巨船,無論如何都有很大機會逃生,所以比起戰敗更擔心會得罪人。
換而言之,他唯一做出的應對方案,就是親自帶著少數尚可一戰的船只上前拖延時間,除此之外的事情部丟給了平手汎秀來裁斷。
九鬼嘉隆指揮的是一支聯軍,其中只有不到半數是他自己的志摩水軍眾,其余的則是和泉國人以及剛改換門庭的淡路人。要在這種局勢下穩住軍心,身先士卒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他的座艦毫不猶豫地速劃動水漿,沖在第一個,擺出一副不惜撞擊也要阻止敵軍的姿態。也唯有如此,才能讓那些國人眾們毫無避戰的借口。
當然,姿態歸姿態,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對面不是傻子,撞擊是不會真實發生的,雙方都是大型的安宅船,硬要拼命的結果很可能是魚死網破。互相隔著百米之外,用焙烙玉、鐵炮、弓箭相互攻擊,才是本時代水戰的常態。急速前進只是一種心理威懾,因為越早減速退避的船,在接戰中會占據各種劣勢。
于是九鬼嘉隆就這么咬著牙做出鎮定自若凌然無懼的樣子,吩咐使勁劃漿,朝著敵船的距離越來越近。
從幾里的距離,沒過多長時間,就縮短到了一千步左右,接著九百步、八百步……雙方皆不推讓,一直到了三百步左右,方才同時減速,小幅轉向。(扶桑1步約為18米)
同時兩邊船上的弓箭手、鐵炮手及焙烙手,也都一齊做好了發射的準備。
這方面算是打了個平手,但接下來仍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