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行必須抉擇的話,終究還是要以四國為先的。
畢竟瀨戶內海才是平手家揚名立萬的啊。
兩地的重要性的關注度頗有差距,四國島上雖然也是京都人眼里的鄉下地方,但阿波國的勝瑞城倒還勉強算個“二線城市”,可以歸于文明世界的范疇之內,而紀伊國那就屬于是“具有特殊文化風情的化外之地”了,除了青燈古佛的清修者外,一般人是完不會感興趣的。(特殊文化指的是高野山的密宗)
再者,三好長治與筱原長房那可是明目張膽對抗幕府,對抗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昭,對抗管領織田信長,而且是打破了先前的議和章程!罪孽滔天,無可饒恕,萬死不足惜。而紀伊的土豪地侍們,最大的過錯也就是不聽從守護的號令而已。
這年頭,國人眾不聽從守護的號令,不是極其普遍,極其正常的現象嗎?
反而說,要是哪里的國人眾還肯老老實實聽從守護的號令,才稱得上是新聞呢。
總而言之,先西國,后紀伊。
當然,這是無可奈何的下策,在采取下策之前,趁著還有點時間,趕緊想想辦法是正經。
要是能驅使紀伊悍勇的國人眾去攻打四國的三好長治和筱原長房,在此過程中上下其手,伺機拉攏分化,或者干脆轉封阿波贊岐等國……
可問題是,要怎么才能讓那些橫行不法的紀伊人響應號召加入戰爭呢?
倘若什么都不做,只憑守護之職發出征召命令的話,估計各家豪族只會派點老弱殘兵充個門面,能湊到三千人就算不錯。事實上很多守護的實權也就是這個檔次。
拿錢硬砸當然不失是一種辦法,但一來花費太多,二來名不正言不順,白浪費一個大義名分,后續的小動作也就接不上了。這實非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做出具體決定之前,平手汎秀根據眼前能夠得到的所有情報,對紀伊的幾股勢力大致做了一下分類。
首先是最有名的雜賀黨,根據地以雜賀五鄉為核心,地盤接近十萬石(估計),常規兵力推測在四千人上下,普遍信仰一向宗,與石山本愿寺關系密切,擅長鍛冶鐵炮,領頭的是鈴木氏、土橋氏、岡氏等幾個大家族。這批人比較熱衷于參與戰爭,一旦拿到錢財或政治利益的許諾,就會積極作戰,所以名頭很響。
其次,與之齊名的是根來眾,也具有一定傭兵性質,但本質是隸屬于高野山根來寺的宗教武裝,勢力遍布紀伊周邊各處,號稱是寺院百座,禪師二千,僧兵一萬。統計估算其實際領地約有十五萬石以上,實際兵力八千左右,頭目是津田、巖室、土橋等人(根來土橋是雜賀土橋的親戚)。論總兵力和鐵炮技術,根來比起雜賀是有過之無不及,但收到密宗避世清修思想的影響,活躍度是遠遠不及了。
接下來最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紀伊國中部和南部,被稱作“湯川眾”的國人群體。這家族里面出過好幾任守護代,曾經可以獨自動員六千兵力。上一任家主湯川直光有勇有謀戰功顯赫,是畠山高政麾下頭號干將,可惜撞上巔峰期三好長慶,棋差一著兵敗身死,威名也就煙消云散。不過那也就是八年前的事,這瘦死的駱駝,未必就比馬小吧?姑且打個對折,就推定他尚有六萬石土地,三千兵力好了。
除此之外,熊野三山、堀內氏、湯淺黨、太田黨等,動員辦也都在千人以上,放在尾張、美濃那地方稱得上是頭號有力國人眾,但在紀伊里面,可就一點也不出挑了。(蜂須賀正勝投靠織田前還不到這個檔次)
綜合來看,入主紀伊之前,首先要著手的,是一向宗、真言宗兩派宗教勢力,以及舊守護畠山家的遺留影響力。
這三者,顯然都不好解決。
平手汎秀能想出好多個規避矛盾,爭取人心的辦法,但思來想去,總是缺乏足夠的政治資本和渠道,要么就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