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其言語所動,只是把對楠木正虎說的話,換了個表達方式再講一遍而已。
直到平手軍挺進天王山為止,松永久通都幾乎沒有做出任何的軍事應對,只是徒然奢望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問題。
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信心。
見對手如此遲鈍,平手汎秀也不客氣,立即令織田長益帶領諸國客軍六千多人,取道向南,卡在京都通往大和國的邊境上,截斷對方的后路;中村一氏、木下秀長帶領紀伊國眾三千五百,迂回到山城國北部,大張旗鼓,作勢夾擊,并且還要盡量向畿內北部的“有志之士”宣傳本家的主張;加藤教明指揮兩千人留守在天王山,防止意外情況,并確保大軍折返回岸和田城的退路。
而總大將親率麾下其他的親衛、旗本、一門、譜代及和泉、淡路二國新參眾,總計九千人左右,從西面向圍攻御所的松永軍發動進攻,意圖里應外合,中心開花,解圍的同時,消滅敵方的有機力量。
在平手汎秀計劃當中,此戰不僅需要取勝,更要立威。一方面是吸引獨立小勢力們投奔,另一方面則要確保野心家短期內無力再起。否則就無法安心向東與武田作戰了。
即將開戰之前,擔任斥候的石川五右衛門,僥幸遇到了一些逃難的僧人商賈和戰潰的散兵游勇,從那些人口中得到了一些最新情報。
通過描述出來的戰況,進行分析,巖成友通和小西行長等人認為松永久通的軍勢之所以反應緩慢,并非只因寄托外交手段,更多是因為圍城過程中出現了突發狀況。
據說,幕府的兵丁,完不似傳言中羸弱不堪,反而算得上是悍勇,與過往的固有印象截然迥異。尤其是有三個猛將,雖然各自只帶了不足百人的部曲,但卻異常的精銳善戰,他們并不局限于死守,反而經常會趁著攻方不備外出劫營,還先后兩次成功掩護運輸隊將糧食搬到城里。
慢慢打著打著,這幾個人似乎就成了守軍的中流砥柱。
有個潰兵自稱原是三好義繼麾下一個組頭,被吞并后害怕遭到清洗,不得不勉強為松永家效力,見勢不妙就桃之夭夭。這人交代說
“昨天本來已經下達了命令,說今天早晨要撤銷包圍圈,重整隊形,應付西面的敵人。可今天凌晨天還沒亮就遇到城里的人夜襲……自然是重整不成了……您說得沒錯,帶頭的就是那三個強大的武士,圍攻這幾天我們人人都聽說了,也不知道是哪來的三個人……”
聽了這個,眾人都覺得很奇怪,心想幕府啥時候有了厲害的人才。
唯有平手汎秀聽了回報之后,心念一動,命人再仔細詢問那三人的家紋旗幟,兵甲配飾,身材長相等等一切細節信息。
然后又過了兩三刻鐘,真相終于大白。
幕府軍中,所謂“三個強大的武士”,乃是受到排擠的明智光秀,剛加入不久的木下秀吉,以及碰巧在御所做客的柴田勝家。
正是他們的奮戰,讓松永“逆黨”不斷碰壁,為平手軍創造出優良的進攻機會。
柴田勝家之勇,自是不用提了,他麾下的郎黨堪稱織田家最精銳的隊伍。明智光秀熟讀兵法擅長鐵炮,身邊又有“鬼武者”左馬介秀滿這等頂級斗將。木下秀吉本人的武力倒是不強不過素來求賢若渴,得到了前野長康、稻田大炊等猛士的追隨。
這在幕府的花架子里面肯定是鶴立雞群的存在,對上武力平庸的大和松永家,處在上風也是情理之中。
仔細想想,這幾年下來,幕府可能是第一次接受如此激烈的考驗。在這次考驗中表現出色的成員,話語權想必一定會上升吧。
這樣一來,將來的發展可真是有意思啊……
平手汎秀揮師進擊之余,尚有閑工夫考慮不相關的事,可見敵方給予的壓力實在不足。
根據事先的吩咐,元龜四年(1571年)十一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