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帳里不緊不慢地走出來,平手汎秀接過親衛隊長毛利秀通遞過來的黑漆南蠻帽形兜,深深出了兩口氣,才緩緩戴在頭上,仔細系上扣帶。
畢竟高高在上養尊處優慣了,又已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氣力不如往日,副武裝地行軍趕路大半日,負擔很是不小。
然而現在又還沒有徹底到達羽扇綸巾談笑退敵的程度,經常出現在前線對于維持士氣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身邊也沒有能真正有資格當“陣代”的家臣。
所以經過短暫休息之后,平手汎秀振作起精神,踩著親兵的肩頭翻身上馬,命令左右旗手們高舉起大蠹,帶著少量親衛,耀武揚威,浩浩蕩蕩,徐徐前進。同時周圍二三十人舉起法螺鼓足勁猛吹,其余人則是根據指揮,整齊劃一地重重跺腳,以均勻的節奏,大力吼出“鯨波”來鼓舞士氣。
四周頓時響起“殺敵”“必勝”“勇猛”之類詞匯,抑或是無意義的“嘿嘿”“噢噢”亂叫的語氣詞。
這些親衛眾都是精心挑選的,除了政治過硬,無一不是身高體壯,嗓音洪亮,中氣十足的,此刻在戰陣上發出怒吼,配合持續不斷的法螺聲與迎風招展的各色旗幟,威風凜凜,氣勢十足。
但只是叫歸叫,并沒有上前接戰的意思。
不算做戲的話,平手刑部大人上一次當真率領親兵沖鋒,已經不知是何年月的事了——至少自從被叫做“刑部大人”之后就再未有過。
當年那些從尾張到尾濃,一路殺向京都的老卒們是確實能打,但這么多年過去,那一批兵員要么戰死要么升職,抑或是重傷后退伍歸農了。親衛隊經過長期的人事變遷之后,有著向“花架子”發展的趨勢,若是動了真格,怕未必比得上那些整日見血的旗本各備隊了。
對此平手汎秀倒也心知肚明,不過也沒什么辦法去挽救這個過程。況且,對身邊這群小伙子們最大的期待就是能用血肉之軀擋住刺客即可,軍陣上的表現反而不是重點。
頃刻間眾人簇擁著來到陣前,平手汎秀取出千里筒,首先向南方遠遠望去,瞧見德川信康所部岡崎眾,尚未敗退或逃逸,仍在與武田軍激烈奮戰,頓時寬心不少。這支軍力對敵方可是個很重要的牽扯。
否則,僅僅依靠織田家的人馬,可不敢寄予厚望。
接下來,才有閑心轉過頭來看正面。
用上千里筒,最多可以環視千多步遠的距離,能看出附近大體地形平整,但有些小的起伏和一條溪流穿過,草木稀疏錯落,不算繁盛。
被平手汎秀所鼓動的織田軍,選了兩個進攻方向,近一點的那隊,好像是打算在一處較平坦無死角的地段趟河進擊。
從紋飾上看,最前面是佐佐成政,再次是前田利家,兩人麾下各還有不少眼熟但不一定叫得出名字的尾張豪族伴隨。
而遠一些則是繞過了小山坡,可能準備從側翼突擊,隱約似乎……舉的是美濃三人眾的旗幟。
相比起來,稻葉、安藤所部聲勢尚可,佐佐、前田麾下就比較安靜低沉,顯得士氣不高。十分令人擔心。
再看對面——
聽見響動之后,武田軍也是堂堂正正派出了部隊來對陣的。為首殺出氣勢騰騰的一支備隊,看旗幟應該是……
平手汎秀一時竟記不起來,連忙遣人詢問。
一會兒才從織田家那里得知,這是三河地區有力國人,作手城城主,剛剛向武田家降伏沒多久的奧平貞能。
順帶一提,南邊正在與德川信康激戰的,乃是三河地區另一個有力國人,喚作菅沼定忠,乃是田峰城城主。
不用說,亦是陣前倒戈的。
這武田家的習慣真是奇怪,居然讓新降之人當先鋒出陣!
而且,看樣子還打得兇氣十足,虎虎生威?
該說是武田信玄個人魅力過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