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又道“但敵方也有致命的缺陷。上杉家雖然對火器不可謂不重視,然受限于地域和財力的限制,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與您的部隊截然不可同日而語。若是依托于土木工事射擊作戰,則越后軍的勇力無用武之地。”
馬上有人譏笑說“看來您的策略,就是放棄越中、能登、加賀三國,守住越前就算贏了是吧?真不是一般的老成穩健啊!”
顯然此語實際是在譏諷。
瀧川一益不以為意,接著說道“我軍兵多將廣,完可以步步為營,以城砦作為武器向前。先在越前筑好工事,再配合車陣,依托工事往前延伸,每日只需推進三十町(約3公里),二十日即可到加賀,四十日可到能登,五十日可到越中,七十日便可將上杉彈正逼回越后。做到這一點,只需要宰相中將發布一條軍令各軍勢只要未得到其他指示,便不得浪戰,務必嚴守各自陣地。”
這個大計劃聽得眾人大吃一驚。
或曰“一時之間,哪里運得來那么多土木工事?”
瀧川一益搖頭道“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材料。只需要不斷拆毀后面的工事,搬運到前面去,不就可以了嗎?”
但這仍不能打消質疑“那需要的人力呢?”
瀧川一益默然不答,斟酌片刻,回頭向平手汎秀施禮到“在下計算過,總共花費大概會有三十萬貫。”
三十萬貫。
這個數字足以把掐人嚇得一跳,但對于平手家來說,倒也還似乎出得起。
瀧川一益所說的這個策略,重點在于穩妥性。就算中途出點問題,被吃掉一部分軍力,但由于大部分人都在工事的保護下,不出來野戰,就不可能大敗。到時候實際的時間和花費可能更高一些,但只要足夠有耐心,確實能把上杉謙信逼回去。
當然,富山城、魚津城之類的堅固據點能不能拿下來是另回事了。
然而,事后的問題呢?明年越后軍再來,還是這么對抗嗎?
對此瀧川一益的說法是“將上杉彈正逼回越后,繼而就在邊境高筑堅城,駐以重兵。只要堅持此道,對方僅憑越后一地的收入卻要應付多條戰線,無法維持過多部隊,數載之內定然不戰自亂。”
平手汎秀“嗯”了一聲,沒有不滿意也沒有太滿意的神情,考慮了片刻,忽然出聲評論道“瀧川左近殿身為‘進退皆能’之名將,為何不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反倒一味附和我的作戰方略呢?您以為,這種以守代攻的策略,就完符合我的心思嗎?”
此言一出,一直鎮定自若的瀧川一益頓時大驚失色,張口結舌,不知所措,無言以對。
看來是被說中了心思。
這時不管怎么解釋好像都不太對。
滿臉病色的竹中重治咳了兩聲,勉強精神道“瀧川左近殿所言甚是。我軍雖眾,號令難以統一,若是與上杉野戰,難免有失。不如以逸待勞,以守代攻。當然也不能一味只固守越前,否則上杉并不來攻,反而專注收拾加賀、能登,豈不尷尬?最好是能有讓敵方有不得不尋求決戰的理由。”
“噢?”平手汎秀稍有點興趣了“竹中殿可有良策。”
“呼……”竹中重治撫了兩下胸口,臉色一陣紅白變化,好不容易舒了口氣,緩緩道“不敢說是良策,但確實稍有些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