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心骨,一旦失利,馬上轉變為潰敗,各自惜命,四散而逃。
唯大友家的立花道雪、高橋紹運覺得自己身為本地人輕信了消息才導致慘局,不需要人吩咐,主動擔上殿后的職責。后者帶了親兵八百,死斗不退,盡數戰歿,終于拖延到天黑入夜,友軍得以趁暗擺脫追蹤。
而龍造寺隆信則是心情大好,如日中天,果斷發起大規模的反攻。
聯軍退入筑前,人心浮動,無法堅守,連連后撤避戰。
名義上的總大將毛利輝元如坐針氈卻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幸好,在吉田郡山城休養生息著述立傳的吉川元春聽說了侄子的狼狽事跡,怒而扔掉筆墨紙硯,重新拿起刀,騎了快馬,抱病前往前線。
這才又扭轉局勢。
因北路先鋒討伐軍的大部分士兵來自西國,而吉川元春在西國威望極高,他一番半是斥責半是鼓舞的話交代下去,令眾人得以重整旗鼓。
毛利輝元有了這個叔叔幫忙,說話也敢大一點嗓門了。
此刻龍造寺隆信卻是得意忘形,窮追不舍,一路跟了一百多公里路程,勢頭稍懈,隊形漸亂。
在筑前的久保池地區,退了好多天的聯軍忽然發動反擊,吉川元春帶頭沖鋒陷陣,拼著老胳膊老腿斬了敵方一個年輕武將,令軍心士氣大為振奮,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取得大捷。
這之后,討伐軍稍作休整,再次集結了三萬士兵,打足了精神,緩緩逼近肥前,卷土又重來。
新敗的龍造寺隆信只能以不足二萬人迎戰。
又是在七出川附近,雙方隔河相望,等待了許久才開始試探性互相進攻。
沒想到,指揮左翼的立花道雪忽然接到一封密信,讀完之后怒發沖冠氣得吐血暈倒。他麾下數千人不戰自亂。
龍造寺隆信頗為知兵善戰,瞧準了機會趕緊親自帶了預備隊朝著這個薄弱點緊抓不放,猛沖猛打,一下子打開了局面,占到絕對上風。
聯軍一側崩潰,猝不及防,傷亡甚眾,士氣大跌,只得設法退出戰場。
事后才知,氣得立花道雪神志不清的,乃是大友義鎮的“暴行”。
如此二勝復又二敗,毛利輝元是再無能力組織進攻了,龍造寺隆信的折損也相當嚴重,雙方不約而同偃旗息鼓,退回后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