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手義光充分明白父親的用意。
讓手腕靈活,又站得穩大局的德川家康到奧羽坐鎮,代替幕府鎮場子,確實可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人無論是平手家直臣還是外樣大名,似乎都找不出更佳人選。
空出八十萬石領地,倒是簡單。
奧羽地區的檢地本來就進行得十分粗糙,水分極大,到處擠一擠不愁挖不出來,更何況現在如此廣泛的一揆,很多外樣的表現不怎么樣,改易都不用找理由。
但是,問題在于,平手義光找不到開口的恰當時機。
最近幾年一共進行過好幾次“國替”了,之前每一次都有充分的理由。
京極高吉從北近江到丹波并不引人注意,這家伙除了有個門第之外,便只剩下生出個漂亮女兒的運氣了,完沒有任何掌握國政的實力。靠裙帶關系“復興門楣”的花架子,往哪放都是無所謂。
接著上杉景勝讓出了越后,本來打算派去下總結果變成相模,不僅搬了家知行也大幅減少,那是因為他在“御館之亂”當中處于困境,沒有談條件的余地,后來又有家臣公開出言不遜。
大友義統到上野,同樣是受到了懲戒,離鄉加上減封,源于他老爹太不靠譜,一門心思信仰切支丹還不忘四處勾引人妻,給“九州征伐”帶來了大量負面影響。留下一份家業,便已是格外開恩。
長宗我部元親從窮苦閉塞的四國遷居相對富饒的豐前、豐后,領地還從四十七萬石變成七十萬石,差不多是增加到一倍半,顯然是為了酬謝他多年來對平手家事業持續的鼎力支持。
武田勝賴卷入了飛驒國江馬輝盛的蠢事,雖然本身并無責任,為了避嫌還是轉封了,肥后加肥前南半部分九十多萬石,數量上幾乎沒變,經濟條件則大有好轉,考慮到喬遷成本算是平調。
以上這一系列行為,都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問心無愧”。
但是德川呢,現在實際領地有三河、遠江、尾張下四郡,自稱共七十七萬石。如果轉封奧羽偏鄙地區的八十萬石,那只會被認為是惡意吧。
今日豈有理由苛待德川家康?
此人并不像長宗我部元親那么“識時務”,一直擺出“尊重幕府”的態度,直到足利義昭潛逃琉球,朝廷任命平手汎秀為新任征夷大將軍,他才肯真正稱臣。
但是除了口頭上的名分問題之外,就沒有絲毫可指摘之處。
而且,這種行為傳出去會被大眾輿論認為是“恪守武家義理”,不僅不應該懲罰,相反應該表彰才是。
平手義光靠自己的耳目就知道長宗我部元親受封南伊予、西贊岐等處領地時,很多人暗地謾罵譏諷,說是“一直舔著靴子的狗終于吃到骨頭”;而德川家康得到從織田信忠那里剝奪的尾張下四郡時,卻普遍聽到“三河守的為人配得上這份恩賞”的評價。
輿論之區別可見一斑。
僅以列國之間的聲譽而論,這么多外樣大名里,恐怕唯有新近受封山陰十萬石的山中幸盛可居于德川家康之上,其他的都不能比。
倘若連德川家康都受到冷遇,其他諸侯會怎么想?
老爹汎秀或許有足夠的資歷,去強行壓制天下的不滿,但是義光覺得自己的威望還比較有限,不可肆意浪費。
甚至有一絲埋怨的念頭泛了起來——
哪能這么坑兒子呢?
這么拉仇恨的事情您老人家自己上還成,我是不敢的。
難道這是對我的考驗不成?
但考驗的究竟是啥?
太難懂了。
竹中老師過世了,虎哉師傅在京都忙,手下的弟兄們都太年輕就算是神童也不可能看明白。要不問問身邊的輔臣小西行長?但內心總覺得此人不可完依仗……
諸般心思,左思右想,猶豫良久,剛滿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