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伴隨著朝陽從東方冉冉升起。莫斯科市又迎來了一天的喧鬧。在工人新城,許多居住在此的普通市民都在等候著公交車或者單位的通勤車輛將他們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很多人一手拎著自己的午餐袋子聚集在報刊亭的周圍,然后隨手在報刊亭買上一份報紙用于打發時間。
“售貨員同志,請給我來一份《共青團真理報》”一位在莫斯科電子研究所上班的年輕工程師從口袋里摸出了五十戈比放在報刊亭的柜臺上、他就住在附近是這里的老顧客了,每天早上一份報紙拿到單位打發時間是他的習慣。雖然單位里也訂閱了《共青團真理報》,但是現在的《共青團真理報》簡直是太有用了,它的上面有莫斯科唯一的一所麥當勞餐廳的優惠券,除此之外《共青團真理報》還經常刊登一些體育方面的資訊,這對于很多有收集剪報習慣的體育迷來說都是珍貴的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手資料。
“嘿!小伙子,你不打算看看新來的這幾份報紙還有雜志嗎?你看《今日體育報》,《今日足球報》,《七日電影周刊》……這些可都是《共青團真理報》的報社新創立的,專門介紹那些你們年輕人感興趣的東西!”報刊亭的售貨員熱情的介紹道。
“啊……”工程師壓根就沒想道今天居然會有這么多的選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一段時間《共青團真理報》上多了一些關于國外的體育和娛樂新聞,這在蘇聯簡直石破天荒的頭一回,很多蘇聯人還是從《共青團真理報》第一次聽說了披頭士,acdc等外國的樂隊,知道了鐵幕另一邊五彩繽紛的生活。不過《共青團真理報》受到版面的限制,每一次報道這些內容總是點到為止,讓很多讀者都感到有些不過癮。可是大家萬萬沒想到,《共青團真理報》居然會專門來發行一系列這樣的刊物來讓大家過癮。
幾乎一夜之間,蘇聯所有城市的報刊亭都開始發行起了《共青團真理報》旗下的這些新的報刊和雜志,幾乎與此同時,在每一間書報亭外都擠滿了前來選購的客人。托這幾年走私猖獗的福,很多外國的文化制品也流入了蘇聯的國內。這就無形之間為這些報刊培養了一定的用戶群體。所以古辛斯基的這些報紙和雜志并不缺少銷路,并且很快就被銷售一空。
初戰告捷,古辛斯基心里的一顆大石頭算是落了地,《共青團真理報》雖然放棄了那些年輕人喜歡的內容,但是卻也做出了一些改變,它開始向蘇聯的青年們學習,學習他們的表達方式,學習他們的思維習慣,按照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創作新聞。這種改變雖然不是非常的明顯,但是他卻讓《共青團真理報》從本質上和其他的三家報紙拉開了距離。
而耶利欽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專欄也重新經過了精心設計,供稿人不再是耶利欽和他的秘書團隊,而是一支由《共青團真理報》編輯們所組成的創作團隊,每一周耶利欽都會把他希望在這報紙上發表的提綱羅列出來,然后由《共青團真理報》的創作團隊來填充內容,文風上更接近古辛斯基掌管的今日系媒體。謝廖沙希望這樣能夠拉進耶利欽和青年讀者的距離,讓耶利欽的政治觀點更加容易讓年輕人們接受。
《共青團真理報》改版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不過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謝廖沙親自關照一下。那就是將《共青團真理報》改制成一家傳媒公司的事情。謝廖沙還沒有找到好的理由去說服雅科夫列夫,雅科夫列夫對于《共青團真理報》的改制雖然是支持的,但是他覺得謝廖沙這一步買的有點太大了,現在蘇聯國內的企業普遍不景氣,雅科夫列夫覺得這并不是《共青團真理報》轉制的良好時機、
不過謝廖沙卻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如果《共青團真理報》不能夠像企業一樣自己養活自己的話,就會受到很多的限制,謝廖沙特意地指出了蘇共中央書記處直接打電話找到《共青團真理報》的主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