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自決與蘇聯,又想回來占便宜的加盟共和國,蘇聯沒有扶助的義務。
謝廖沙把這些游移不定的地區當作包袱看待,現在恨不得這些地區趕緊都獨立了才好,省的給他的經濟建設無端的增加政治風險。可是保守的軍方并不這么看,黨內的一些同志們也不這么看。他們始終認為對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的舉動應該動用蘇聯的全部能力來進行阻止。這和謝廖沙的經濟建設大局又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謝廖沙對于軍方的這種要求,并沒有十分強硬的拒絕。因為他深知8·19就是這些人搞出來的。但是謝廖沙是不可能動用武力來解決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問題的。可是在政局不穩定的情況下,經濟拉攏也不可能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讓謝廖沙很為難了。
戈爾巴喬夫的《新聯盟計劃》從本質上來說跟謝廖沙在東歐搞出來的統一市場及其的相似。很多地方謝廖沙都能夠看到統一市場當中的影子。不過謝廖沙同樣對《新聯盟計劃》有抵觸心理。因為《新聯盟計劃》一旦實施,將會對高爾基集團的統一市場形成事實上的競爭關系。對于謝廖沙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蘇聯徹底解散,然后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成為統一市場組織的成員國。只有這樣,謝廖沙自創的東歐元才有可能在從東歐到遠東這一片廣大的地區流通,從而通過貨幣來控制沿途國家的經濟。
所以從謝廖沙的立場來說,他支持蘇聯的解體,但是解體之后的國家要納入統一市場的管理,成為統一市場的成員國。謝廖沙既不支持戈爾巴喬夫提出的松散的《新聯盟計劃》,也不支持軍方的強硬姿態,更不會對那些一心想著獨立的加盟共和國進行投資。謝廖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讓俄羅斯成為這一地區的強國,等到未來加入統一市場之后,謝廖沙可以通過操縱俄羅斯和波蘭等國來讓整個統一市場保持穩定。本來這一切都在謝廖沙的計劃之中,可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巴拉尼科夫缺把謝廖沙最終脫下了水。手機用戶請瀏覽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