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是期盼看著,特別張出遜睜大眼睛,靦腆清秀的臉上滿是緊張。
他幾兄弟的火器都是他鉆膛,他兩個哥哥更多是幫工,從很久以前,銃管鉆偏問題就一直困擾著他。
楊相公曾言過,這問題出在鉆頭上,要解決很簡單,當時他含笑不語,現在終于說了。
他緊張看著,一顆心七上八下的。
他看著楊相公在木板上作畫,慢慢成形,最后畫出一副鉆頭的形狀。
這是……
張出遜的眼神凝固了。
李天南一樣睜大眼睛。
他自認自己打造火銃的技藝,在佛山一片也是排得上號的,然鉆膛之弊病,也一直困擾著他。
經常鉆著鉆著,整根銃膛就廢了。
而且他還沒有蘇鋼鉆頭,用低碳鋼材料的墮子鋼,進度緩慢,慢慢干活,一個月打制一根鳥銃。
甚至很多工匠不如他,鉆膛是鉆到一半,翻過來再鉆另一半。
聽說有一直鉆,不擔心鉆偏的鉆頭樣式,自然是睜大眼睛看。
此時他盯著楊相公畫出來的鉆頭形狀,喃喃道“這就不會鉆偏了?”
楊河提著鉛筆,笑道“不錯,用這單面鉆頭,就可以解決銃管鉆偏的問題!”
看張出遜與李天南面露非常激動的神情,他笑了笑,這兩個年輕人,可以好好培養。
畢竟年輕,可塑性強,本身他們技藝也非常不錯。
而要解決銃管鉆偏的問題,確實很簡單,將菱形結構改為單面鉆頭結構,一種簡單的物理原理罷了。
當然原理再簡單,這窗戶紙不點透的話,可能數百年上千年,也沒人會想到這上面去。
事實到了清末,很多地方的工匠仍用菱形鉆頭,印第安人幾千年歷史,早有了車輪的雕塑玩具,就是想不到發明推車用的輪子。
對著這單面鉆頭結構討論良久,楊河吩咐張出遜先用普通墮子鋼打造一副這樣的鉆頭,試用后,若可行的話,再用蘇鋼打制,以后鉆頭也皆是此標準的單面結構。
張出遜激動的答應了,他迫不及待的想試試。
張出恭在旁看著,一樣心下激動,相公將此等絕密技藝相授,自己等更得盡心戮力做事。
楊河決定先打制六副單面鉆頭,暫時張出遜與李天南各用一根,余者幾副備用與更換。
鉆膛是技術活,普通鐵匠卻是行不通,不過他們可以打制銃管與別的零配件。
銃管直接用多煉好鐵打制的話,也就是一天之內的事,郁鐵匠等人一樣可以參與打制。
熟鐵板直接卷合膛管并不困難,技術含量不是那么高,很多鐵器的打制比銃管還困難,郁鐵匠等人畢竟是幾十年技藝的老鐵匠,就算沒打制過銃管,張出遜等人帶一段時間,熟悉后就可以了。
這樣幾個鐵匠按標準打制銃管與零部件,打磨銅栓,張出遜與李天南鉆膛,一個月一百桿新安銃是很輕松的。
楊河還設計一種車床,使各項工具匯集一體,讓打磨鉆膛更為的便利。
依楊河的估計,基本半天就可以鉆膛一根。
這樣張出遜與李天南二人,一天就可以鉆四根的銃管。
……
“這是?”
眾人看著楊相公又在另一塊木板上畫的器械圖案。
看那上面的器械圖,頗類似一種床式的結構,然后上面有床架,有鉆頭,有移動臺,有固定槽,還有種種類類的附件加工臺等。
眾人都是緊盯著看,張出恭與張出遜特別關注上面的鉆頭,卻是換成了曲搖柄,與他們往日所用鉆頭使力頗為不同,而且上面的鉆頭似乎是固定不動。
畢竟楊河的素描功底還是很深的,圖案部件畫得非常精準到位,一眼就可以看到這個狀況。
看鉆頭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