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廢墟就在南面,更南有汴河流過,東北面又有潼河。離城東約十五里,與虹縣接界處有虞姬墓。
此時原野的東面,北面,不時有見股股煙塵,似是流賊馬隊奔過,凄厲嘯聲,時有耳聞。
這也是李如婉等人在縣城內不敢用火銃的原因,靈璧縣的流賊哨騎已經越來越多,怕銃聲傳出去,吸引來大股的敵人。
忽然眾人神情一凜,似乎東面靠汴河處,一個小村寨上空濃煙滾滾,隱隱哭聲傳來。
然后約十騎流賊奔出,持著刀矛在前方奔馳,數百名鄉民老少跌跌撞撞,跟在身后。
然后鄉民們左右兩側,又有各十騎持著刀矛催督,最后是精騎十人押后,每有鄉民奔行緩慢,就持刀矛殺之,眾鄉民哭聲一片,但都隨著眾賊奔跑,人人不敢懈怠。
山上眾人看得恨恨,錢三娘也是凝視那邊,講武堂上課時,她有聽過楊相公講的各流賊作戰方式。
如獻賊治軍“每安營,即發撥馬,四路偵探。一里一撥,直至二百里外,有警即知。”
他們驅掠之法,也是以精銳十人孰戈前率,使所掠之民隨行,又以武士十人押后,復令騎兵十人左右分列,操刀催督,茍前者已過,后或不續,即殺之,眾懼疾行。
驅至近城,解入老營,雖千百人,不過三十騎督趲。
看流賊攻打村寨,顯然是虹縣戰事緊,使偏裨分掠鄉民充軍攻城。
錢三娘尋思著,她領軍出哨時,其實楊相公他們也在渡黃河,打算在官山集一片設立防線。
卻是睢寧縣城正在建城修路,不方便依城而戰,就準備在龍頭山一帶與流寇野戰。
獻賊等人現攻打虹縣,卻不知會不會北上攻打睢寧,雖抓到一個活口,還是要探得更多消息才是。
錢三娘就道“留下一人看守這個活口,余下的隨我出戰,擊潰那三十騎,再抓幾個活口。”
“速戰速決,用火箭,騎銃,手銃!”
……
一聲戰馬的嘶鳴,幾騎奔上龍頭山,此處距離睢寧縣城僅二十五里,山下不遠就是官道,睢寧縣往靈璧縣的官道。
一般走官道,就是從虹縣到睢寧,也要走大李集,然后經過龍頭山下這條官道。
不過若筆直上來,從虹縣到官山集倒有一條小道,就從官山集寨的東面經過,最后也在龍頭山下與官道匯合。
只是這時代官道都不好走,鄉間小道更不用說了,除了人馬走,很多輜重大車是不好通行的。
龍頭山東南二里是官山,官山集在山的東南,然后龍頭山東面不遠有小湖山,其實都是些小山包。
龍頭山在這一片算高了,但海拔也不過五十五米,若放在長江的南面,這個山只能稱丘陵了。
龍頭山東西較長,頂上有紅土堆,有石鼓寺、青云寺,西北面有龍頭集,此時幾騎奔上,個個氈帽紅衣斗篷,身手矯健,眼神銳利,為首一人,目光似鷙鷹般銳利。
他們策馬奔上山坡,這邊的地勢,東面,東北面很平緩,此時不知如何,這邊的山坡光禿禿一片,不說樹木,連雜草都沒有一根,看坡上草灰痕跡,似乎不久前被放火燒過。
這群騎士早前看過龍頭山的西南面,那邊有稱白馬河的河水流過,使得山的下面滿是湖蕩水塘,爛泥沼澤,從那邊通行是不容易的。
然后山的西北下有個大寨子,背靠的坡若懸崖似的陡峭,寨的北面,西面,又滿是爛泥水塘,只余東面干燥有路,但整個寨的外面,挖得坑坑洼洼,只余一條蜿蜒的小泥路出行。
又是一個豪強聚集的寨子,就若東南不遠處那個靠著山的大寨子一樣。
幾騎奔來后,繞這邊走了一圈,就從這東面登上,打算再好好看一看。
他們奔上山坡,山不高,似乎從官道到山頂,其實也不過百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