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上提示正前方200米,便是科考船的位置了。
雖然從正面的觀察窗望去,那個位置和其他地方?jīng)]什么不同,都是一片灰色的土地,間中有幾塊高度不等的巖石。
當然,他已經(jīng)得到小卡的解釋,科考船主控電腦蘇醒之后,便開啟了電磁隱形。而他的鯤鵬號同樣開啟了電磁隱形,兩種物體的電磁場不能過于接近,否則容易雙雙失效,200米已是最近的距離。
陳文浩沉下一口氣,最后檢查了一遍隨身的裝備,確認沒有問題后,直接在腦中下令,“開門吧。”
原本嚴密無絲的右側(cè)艙壁上,一道艙門緩緩向上升起,伴隨著急速的“嗤嗤嗤”的聲音,這是艙內(nèi)空氣正在快速泄露的跡象。鯤鵬號設計之初,就沒考慮過載人飛行,能夠倉促改建成功,還得歸功于外星科技的先進和液體金屬的功勞。為了節(jié)省時間,有了宇航服支撐,也就不再設置氣密轉(zhuǎn)換艙了,等返程的時候,重新灌入氧氣再脫宇航服就是了。
等到艙門徹底打開,艙內(nèi)空氣流動的聲音也基本停止,站在門口,陳文浩抬起左腳,猶豫了一下,又換成了右腳。
因為沒有起落架,因為有反重力,所以鯤鵬號是機腹著地,開口向下的艙門離地面只有不到1米的高度。
他咬了咬牙,看準門前的空地跳了出去,卻因為掌握不好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用力過猛而飄落到了離門四五米遠的地方。
艙門迅速縮回,關閉,沉寂。
在跳出來之前,他的腦袋里閃過不少思緒,比如落地的瞬間,應該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還是說“我來了,我看到,我征服”。
可如今,當他真的落地了,落在了這片從來沒有人類涉足的地面上,他卻只想著快點進入科考船,快點和主控電腦西姆卡見面。
視網(wǎng)膜投影上給出了一個箭頭,現(xiàn)在只要沿著箭頭所指的方向,200米處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環(huán)顧四周,視野開闊的他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所處的位置正是一座環(huán)形山的中央盆地平原,目光所及的遠處,是環(huán)形山陡峭高聳的內(nèi)壁。
沿著箭頭的指示,他一步一步,或者說是一蹦一蹦地,向科考船所在靠近。
突然之間,一架外表呈黑灰色的外星飛船就這樣突兀地、沒有任何征兆地出現(xiàn)在不遠處。從外表看,并不是那種科幻小說中所描述的動輒長度達到上百公里的龐然大物,目測長度大概200多米的樣子,整體呈下寬上窄的長方形,寬度則因為視角阻擋的關系一時無法估量。
這里是電磁隱形護罩的臨界點,在外面是發(fā)現(xiàn)不了科考船的。見陳文浩站在原地沒動,小卡便解說起來。
“科考船具體有多大?”
按人類的標尺來算,外觀長度是280米,最寬處為80米,最窄處是50米。不過你進去后就會知道,光看外表是不夠的。
越是靠近科考船,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船體上不少地方,本是渾然一色的外殼被巨力撕裂,留下一個個丑陋的破洞,看來當初失事時受創(chuàng)不小。
跟著指示,陳文浩來到船體中央處,一道足可容納十余人并肩行走的艙門,已經(jīng)從船體一側(cè)翻下,正好形成了一個可供進入的走道。
走到這里,已經(jīng)沒有了任何猶豫,陳文浩用跳著走的方式進入了科考船。
眼前是一條寬約3米的通道,原本充滿科幻氣息的銀白色墻壁不少地方卻變得焦黑,墻壁下方兩側(cè)有光源,散發(fā)著柔和的白光,將過道映照得別有溫馨,和一壁之隔的清冷世界截然不同。
穿著厚重的宇航服,順著一路上沿著光源指示的方向,連飄帶蹦的前進著,每等他走過一段路之后,后面通道的光源便會自動關閉,想來是為了節(jié)省能量。
倒是經(jīng)過不少岔道時,陳文浩發(fā)現(xiàn)了不少揮舞著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