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建議請陳總來幫忙的,陳總在人工智能編程方面的成績就不用我多說了。”徐院士說話不緩不急,很有儒雅的感覺。
徐院士看向陳文浩,“陳總,不知道資料你看的怎么樣了,要不要讓小王再介紹一下項目的進度和目前的瓶頸情況。”小王就是他的學生。
“首先謝謝徐院士的推薦。不過還是請在座各位直接稱呼我的名字吧,喊陳總真是讓我如坐針氈啊。”陳文浩做出惶恐的樣子,現場幾位不由地都放松了眉頭,露出了一絲微笑。
“資料我看過了,雖然沒有明確地指出瓶頸所在,但是如果按照現有的運算規則,遇到瓶頸是必然的,而且還是現有技術下無法解決的。”陳文浩的下一句話,卻讓有點放松的會場氣氛,又變得凝重了。
“你的意思是現在的運算規則是錯的?”小李一臉慍色地反駁,“這個運算規則已經是修改后的第五版了,幾位院士都確認可行,現在遇到瓶頸問題也只是暫時的,我們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法。”
“小李,你別急,先讓小陳說完。”徐院士制止了小李的舉動,“科研是嚴謹的,但也是開放的,任何好的建議都值得聆聽。”
陳文浩對著徐院士歉意一笑,將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從包里抽了出來,連上房間中央的投影屏幕。
“雖然給我的項目資料沒有說是電磁彈射系統,但是我猜應該八九不離十就是了。”陳文浩停頓了一下,見沒人反對,便接著說,“控制系統是整個電磁彈射系統的大腦,通過運算控制程序,大量的位置、溫度、速度等不同類型的傳感器,從而實現天候不間斷地,監視和指揮這套系統的正常工作。”
“電磁彈射系統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為了提高飛機從航空母艦上的起飛速度、增強航母對不同類型飛機的容納度,從而提升航母的戰斗力。”
“所以,一套好的控制系統需要根據飛機類型、環境氣候、航母運行狀態等情況,發出合適的控制指令,使航母上的飛機可以順利達到起飛速度,從而安起飛。同時,控制系統還要協調發電、儲能、電力電子分系統高度協同,確保系統工作的高速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小李得到了徐院士的勸告,沒有說什么,卻是斜眼橫了一記陳文浩,似乎在埋怨他不說正題,盡說點這種眾所周知的基礎性介紹。
陳文浩無視地一笑,“我拿到的資料里,只有現有的這套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沒有源代碼,不過我按照這個原理模擬重寫了控制系統,發現兩大問題。”
“不可能!你什么時候拿到的資料,也就這幾天吧。我們當初可是有十多個人,寫了兩個月才完成的。”小李聽到這里,忍不住又跳了起來。
“坐下!”徐院士插話讓小李平靜下來,然后說道,“不過小陳啊,你說你重寫了控制系統,就這兩天的時間?能否讓我們看看。”
陳文浩倒是有點奇怪這個小李是怎么被徐院士看中的,也太沒定力了。“沒問題,當然,因為不了解其他部件的接入參數,我寫的只是一個框架,還請徐院士斧正。”
他打開了在飛機上兩個小時重寫的控制系統框架文檔,將其顯示在投影屏幕上。為了方便徐院士瀏覽,干脆將筆記本一起推了過去,他就看著投影屏做介紹。
“電磁彈射系統說穿了就是,在飛機起飛的時候,給飛機加載一個合適的推力,幫助其在短距離內順利升空。但是這個力的加載時間、力的大小控制非常關鍵,需要控制系統進行高速計算,并要協調其他組件和系統穩定工作。”
“我預估原有系統的瓶頸就在于如果只是單獨彈射一架飛機升空,在做好準備的前提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是這只是在完美理想狀態下的成功,如果是在作戰時候,一架飛機接著一架飛機要升空的話,系統計算需要的時間就有點多了。再如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