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市的濱江大道,位于城市母親河的東岸,這還是十幾年前東區大開發后,才由官方機構新造的景觀步行道。至于名字實在了無新意,就好比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個人民廣場,江邊的路都喜歡冠名濱江。
雖然比不上一江之隔的中山大道的名氣那么響亮,但是這幾年隨著濱江大道周邊金融區的不斷建設,各種造型優美的現代化樓宇不斷拔地而起,吸引了不少游客來此觀賞,濱江大道的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江景秀美,成為了來東岸游玩的必到之處。
在濱江大道規劃之初,大道內側沿線總共只有十二處商鋪位置,后來濱江大道改造延長,才增加了三間商鋪。總共十五間店鋪位,均為兩層小樓,號稱濱江十五店,最小的一棟也有兩千平米,面積最大的一棟占地更是有五千平米朝上。
物以稀為貴,這十五間店鋪的租金高昂不說,業主出于形象考慮,只整棟出租,還對承租者的品牌和業態都有要求。當然,這也和業主單位的國資背景有關,換成民營業主,斷然是不敢如此。以上種種直接導致了入駐這里的商家基本都是國內外知名品牌,尤其是每次濱江八號——面積最大的一棟商鋪易主,往往還能登上本地都市報的版面。
這一次,濱江八號的前任租戶,某國內知名高端餐飲集團在連續承租三年后,受累于高端餐飲市場的低迷,在三個月前就撤出了濱江八號。隨后,這棟樓就被施工幕布圍得嚴嚴實實,湊近了也只能聽到樓內各種裝修的聲音,每到深夜行人退散后,還有集裝箱車送來包裝嚴實的材料。
如此神秘,自然讓市民好奇心冒泡。在濱江八號被包裹起來的第一天,江海市本地最大的論壇上,就有人發帖求解,“八號新主人是哪家?”,初時只有幾十人參與互動,隨著裝修工程持續一個多月后,幕布仍未解封,更多人也開始好奇心爆棚。畢竟按常理來說,這種地段的商鋪供租戶裝修的免租金期都很短,一個多月還沒弄好,說明兩點∶第一絕對是大工程,第二新租戶財大氣粗。
裝修工程持續兩個月之后,已有好事者特意去現場打探,奈何遮蔽太好,一無所獲。還有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網民特意發帖尼瑪,本人今天特意帶了望遠鏡去公司,想從八號的上空尋找答案,結果連樓頂上方都安裝了幕布,連根毛都沒露出來!
直到網上的熱議驚動了本地媒體,江海市發行量靠前的都市報《江海日報》的記者,從濱海大道的管委會那挖出了新聞無限未來科技公司租下了濱江八號,將打造首家旗艦店!
消息放出,立刻從江海市的本地新聞升級成了國內熱聞和it頭條。這家科技公司實屬這兩年國內企業界最大的異數,旋風般地崛起、超越性的產品、不可及的業績,當人們將其定位為互聯網新巨頭后,它卻奇跡般地轉型航空航天業,還搞出了一個新型電池聯盟,打得日韓的電池廠商已經哭暈在廁所。總之只要和這家公司扯上關系,就不會缺少新聞,更不時地有見證奇跡的時刻。
媒體們紛紛向無限未來公司求證,很快得到了肯定的答復,但所有關于旗艦店正式營業日期、旗艦店具體內容的問題,都沒有得到正面回答。
三個月過去了,濱江八號外的幕布依然在崗,更可惡的是,無限未來公司派出了多名保安,24小時來此工地班執勤,讓所有想找空隙闖入的人無功而返。漸漸地,網絡上有人搞笑地將幕布圍繞的濱江八號稱之為江海新一景,充分展現了現代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完美組合。
***
劉斌是《江海日報》的記者,也是個數碼產品發燒友。當初最早爆出濱江八號新租客消息的人就是他。
這天晚上,他剛完成了一場活動采訪,直接找了家咖啡廳趕稿。郵箱軟件突然彈窗,提示有新郵件。隨后點開后一看,劉斌頓時坐不住了。
“我擦,這旗艦店終于要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