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著一杯咖啡,陳文浩站在辦公室的大幅落地窗前。作為總部大樓的最高層,可以眺望園區一側的所有場景和更遠的地方。一眼望去,園區內走動的人很少,只有在智能工廠的區域有人員在活動,這是建設新智能廠房的工程人員,擴建的幾個廠房建筑已經接近尾聲,接下來就等待各路廠商帶著定制的智能生產設備前來交貨、安裝。
在園區以外的更大范圍,是已經正式啟用的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內排名靠前的幾家智能工業機器人都入駐了此處,投產比較早的幾家更是忙得熱火朝天,生產線24小時全開,最大的訂購方就是無限未來公司,算上后續的智能廠房擴建需求,能總值近百億的大單,僅此一樣就足夠激活幾家新工廠。
臨近正午時間,外面的陽光漸漸變得熱烈,但是落地窗的顏色正以不刻意觀察很難發現的速率發生了一點點改變,讓進入室內的陽光沒有那么刺眼,變得溫柔和煦。這得益于科研組在新材料領域的最新成果一種中和劑,在玻璃的生產過程中按一定比例加入這種中和劑,能讓成品玻璃出現新特性——耐熱耐冷性能大幅提升,而且能有效過濾各種波長的光以及各種射線。而在混凝土等其他建材中加入這種中和劑,也能產生相應的特性。具體的承載物和比例都還在后續測試中,是個水磨活。
從已有測試數據看,這種中和劑的應用前景潛力巨大,不過制備過程非常復雜且成本高昂,還沒找到合適的工業生產制法,目前成品完全來自于實驗室制品,產量有限,只能優先供應給自家的航天飛船,以及陳文浩的辦公室……
陳文浩堅持以技術研發為核心的企業戰略,經過兩年多來的堅定執行和巨額投入,已經開始發揮明顯作用。就像一輛載重量極大的戰車,初始起步時慢悠悠地不引人注目,但是一旦駛入正軌后速度節節上升。
總部落戶義東的第一年,因為人才招募還不成體系和規模,到位的人才對公司內部的黑科技庫還需要熟悉和消化的時間,還不顯山不露水的。可在最近一年,來自各支研發組的科技成果開始層出不窮,只是外界對此信息了解得很少。因為除了一些周邊成果會拿去申請專利,比較敏感的重要的前沿的核心發明都被內部保護了,不會對外泄露任何信息。
在科技領域,許多跨國企業、學術機構、新聞媒體會隨時關注專利庫的情況,特別是跨國專利申請這一塊,稍有風吹草動,任何涉及科技前沿、行業熱點的專利申請,每一個單詞都會被擺到放大鏡下研究。正因為如此,陳文浩決定在公司內部設置一個黑盒子機制,公司的重要技術都被置入了這個黑盒子,外界能接觸到的只有最終產品,能了解的只包括這種產品具備什么功能,比其他公司產品要先進得多之類,對其中的原理機制一無所知。
這和普通科技公司完全不同,在專利保護越來越重要和縝密的當前,正常的公司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技術,恨不得全球范圍申請專利。而對無限未來公司來說,技術的金手指來自外星科技,雖然人工智腦西姆卡有所保留,但給出的都是走在地球科技前沿的技術,很多項技術在學術界只存在于理論中,離真正實現還有至少幾十年的距離。
在義東園區總部,公司員工總數目前堪堪超過12000人,相比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這個數字似乎并不顯眼。但只有陳文浩和幾名核心高管所掌握的一組企業人力數據就非常逆天了其中研發員工比例達到驚人的845!其他分別是后勤支持和工程服務員工9,供應鏈及市場體系員工65。
有兩點特別顛覆常規第一是研發員工的比例。要知道,國內經常被人提起當做研發標桿的一家科技企業,這個比例的數據為45。
第二是除了旗艦店那十幾位員工,基本沒有了專崗的銷售員工。這對于一家有終端產品的企業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有小卡的存在,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