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知道帝君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怎么看完考卷之后直接就欽點了凌俠呢?難道他的考卷有什么不同之處,不只是滿朝文武懷疑,就連凌俠本人也有些茫然。
看著眾人疑惑不解的表情,夏鼎讓身旁的太監把凌俠三人的裁決結果展示一圈,看完之后,眾人更加不解了,明明贏乾坤和秋落北的裁判要優于凌俠,可為什么二人會敗給凌俠呢?
微笑著環視了一圈,夏鼎命人收起答卷,又下令賞賜三名小太監金幣百枚,待三個小太監感恩戴德的離開之后,他稍一沉吟,隨后解釋了原因
“單從答卷的裁判結果來看,贏愛卿和秋愛卿的裁決結果要優于凌俠,換句話說,要是朕采用了贏愛卿或者秋愛卿的裁決結果,那三名小太監便會有性命之憂。
朕事先說過了,三位愛卿的評定結果,直接關乎著三名小太監的命運,如果他們之中有人書寫的好,朕重重有賞。要是他們寫的不盡人意,那就推出午門斬首。
可是在這種情形下,贏愛卿和秋愛卿依舊裁定三人的成績不合格,只有凌俠給出了合格的裁定,這說明什么?說明凌俠動了惻隱之心,而贏愛卿和秋愛卿卻沒有在乎三名小太監的死活。
眾位愛卿,大家難道忘了這次比試的最終目的嗎?這次的比試是擇選駙馬,并不是考教誰的武功高強,也不是驗證誰的文采深廣,而是為朕的女兒選擇一個能廝守終身的伴侶。
這三名競選者能夠站在這兒,足以說明了他們的能力,若不是武功、文采、智謀、技藝、盡皆高人一等,他們也不會打敗層層的競爭者,一步一步走到朕的面前。
但是、武功高強、文采斐然、智謀過人、技藝精湛、這些都不能滿足朕的標準,朕給自己未來女婿定下的標準是“心善”,兩口子過日子,感情和睦最重要,要那么多本事干嘛。
朕希望自己的女婿能夠跟公主和和睦睦,兩人恩愛有加,這就足矣,朕之所以出這道考題,表面上是在考你們的決策力,但真正的目的卻是在考驗你們的內心。
一個沒有同情心、喜歡實事求是、凡事都講原則的人,他或許會是一個合格的武將,亦或者會是一名合格的文臣,但他絕不是一個好丈夫的人選。
凌俠不忍心三名小太監無辜被殺,朕又何嘗忍心呢,朕聽說比試招親的第一道題就是默寫太祖古訓,結果數萬名文韜武略的競選者之中,竟然有一半的競選者被淘汰了。
凌俠說的好啊,連十年寒窗苦讀的才子們都有人寫不出太祖古訓,更何況那些年幼無知的孩子呢,天下稚子何其之多,要是因為而默寫不出太祖古訓被殺,朕恐怕要遺臭萬年了。”
說到這兒,夏鼎頓了頓,他站起身子,一臉祥和的看著凌俠“三人之中,只有你選擇了保三名小太監一命,足見你之心善,心善之人往往都會有好的機遇,正如眼下時刻。”
話音一頓,夏鼎走到龍椅旁邊,命令掌筆太監抬來一張案幾,案幾上擺放著文房四寶,夏鼎拿起御筆、展開一卷錦緞橫軸,蘸了蘸朱砂墨,他親自書寫了一份圣旨。
落筆后,夏鼎神情鄭重的加蓋上帝朝玉璽。做完這些,夏鼎輕輕放下玉璽,緩緩坐回龍椅,虎視了滿朝眾臣一番,他淡淡的吩咐了司禮大太監一句“宣旨!”
“奉天承運,帝君詔曰今秉承天意,擇皇親駙馬,凌氏俠郎,俊逸悠然,文才武略,俱皆上佳。今賜凌俠為當朝駙馬,誥封為天下第一勇士,官進一階,賞玉千枚,良駒……”
司禮大太監對著圣旨洋洋灑灑的念了一會兒,圣旨上的內容跟夏鼎之前許諾的差不多,讀完之后,司禮太監對凌俠喊了句“欽此,”隨后便將圣旨遞到凌俠手中。
當凌俠接過圣旨的那一刻時,滿朝文武重臣,除了九大親王之外,其余之人盡皆拱手彎腰朝著凌俠祝賀道喜,異口同聲的喊道“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