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俠沒有和戰衛大將軍高天賜打過交道,不知道他的軍事誰去,因此凌俠建議撫輕云去找高天賜,讓高天賜去上面反映,把三十個軍團整合到園坤疆最前線,也就是州安省和圖萊省所在的地方。
園坤疆的形狀類似于一個正方形,州安省和圖萊省則位于正東面,跟島國隔岸相對,凌俠的意思很簡單,把正方形西、南、北三面的戰衛軍部抽調到東面,正面抵抗島國軍隊的沖鋒。
雖然另外三名也有可能遭遇島國的襲擊,但是相較于東面的地理位置,敵軍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繞開東面從側翼的南、北方向進攻,他們會集中兵力從東面防區破城,然后直切兩翼。
之所以敵軍會強攻東面,乃是因為東面二省是內陸通往戰區的必經之路,所以即使攻島國軍隊陷了兩翼,東面只要還撐著,戰衛軍的補給和物資,依舊可以東面的渠道,源源不斷運往北部戰區,所以他們必會強攻東線。
凌俠把這一切跟撫輕云說透之后,撫輕云頓時看清了局勢,他隨即去找高天賜請示,把凌俠的分析講了一遍,然后請高天賜去找其它省的戰衛大將軍,爭取把十個省城的戰衛軍部調往東線布防區。
本以為戰事當前,這事肯定手到擒來,可是沒想到,高天賜去找另外幾名戰衛大將軍商議了一番之后,聽到要把其它軍團調往州安省和圖萊省參加布防,那些戰衛大將軍和軍團長們都不答應。
各省的戰衛大將軍們以軍令不準其擅動為由,拒絕了高天賜的提議,有的戰衛大將軍甚至認為高天賜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防區,故意危言聳聽,是要陷大家于不義,就連一些軍團長也嘲諷恥笑高天賜。
就這樣,高天賜生了一肚子氣,氣呼呼的空手而歸,當撫輕云詢問商議的結果時,高天賜告訴他,這事別想了,不但別的省份不肯調兵來州安省,就連緊鄰自己的圖萊省戰衛軍也不肯聯手御敵。
得知這個結果,凌俠有些沮喪和失望,既然其他省份的戰衛軍不肯聯手抗敵,那只能靠自己了,他自己找到項昆侖和南宮岫,跟二人達成了一番協議,三人互相支援,聯手作戰。
與此同時,撫輕云又去了一趟戰衛大將軍府,跟第一軍團長趙忠國、第二軍團長葛尤俊見了一面,三人分析完戰局走向和州安省即將面臨的境遇后,決定三個軍團共同進退。
接下來,眾人開始大量囤積糧草,不論是士兵吃的米糧,還是戰馬需要的草料,各方都拼命爭奪,雖然大家搶的厲害,可州安省只領到了一百萬石糧食,這是各個軍團標準的配置。
每個軍團的編制是十萬人,因為戰旗師團是六萬人編制,所以第三軍團有十三萬在編的將士,雖然編制上人數多出三萬,但是戰區發放物資和糧草時,卻是按照整編軍團的標準發放。
一石糧食等于六十斤,一百萬石就是六千萬斤糧食。一個軍團是十萬將士編制,各省都駐扎了三個軍團,因此戰區在糧草撥付問題上,給各省戰衛軍大營撥付的數目,都是一百萬石糧食。
戰區是這么算的賬,各省布防的三個軍團,總人數是三十萬人,按照每名士兵一天消耗六斤糧食計算,三十萬士兵每天需要消耗一百八十萬斤,一個月下來也就是五千四百萬斤糧食。
按照這種算法,一百萬石糧食不但能夠滿足各省戰衛軍的糧食消耗,甚至還多出來四天的口糧,所以,不論高天賜怎么去請示,疆域負責發放物資的部門就是不肯答應,一斤都不肯多撥。
去軍團那里申領糧草時,凌俠看著戰旗師團的物資,一時有些嘆氣,這些糧草對別的師團來說,或許還夠用的,可是對于自己的師團,只能支撐十五天,因為戰旗師團的士兵比別的師團多三萬人。
看到物資不夠用,凌俠當著撫輕云的面兒,給南宮雄霸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講了兩件事,第一是整合園坤疆三十個軍團,統一調